李世民病重,召来李治说:“我死之后,有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在,你不必担心政事。只是有一人,你对他没有恩德,我怕我死后你无法驾驭,会生出祸端。”
这个让李世民忌惮三分的大臣,究竟是谁?
唐朝初期,李世民病重决定将江山托付给李治,他对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的忠诚已经有了十足的把握,希望李治在政事上能多多听取两位大臣的建议。
但还有一人,李世民既看重他的能力,又担心对他没有恩情的李治不能很好的控制住他,便在快死之时设下一计以求他能死心塌地追随李治。
他就是当年李世民率军攻打李密时,投降的徐世勣。李世民一生有勇有谋,政绩卓著。他能任用贤才,听取好的建议,勤勤恳恳励精图治,在他的治理下,大唐国富民强进入了贞观之治。
正因为他任人唯贤,所以投降而来的徐世勣能成为他心目中辅佐下一任帝王的重臣。但他深谙政治制衡的道理,并非对每一位大臣都绝对的信任,本来是希望房玄龄,长孙无忌,萧禹和徐世勣四名重臣来辅佐李治的,不料房玄龄和萧禹竟去世了,这样一来打乱了李世民的计划。
而且原本的太子李承乾被废,这李承乾是从小按照皇帝的标准来培养的。相比较之下,即将继承帝位的李治性格实在软弱,李世民很担心他不能很好的震慑住天下,反而被奸诈之人所利用,思前想后之下,便拖着病躯体开始为儿子的未来铺路。
这徐世勣原本是叫“徐世勣”这个名字,但自从投降李世民后立了不少大功,李世民便赐姓“李”,又因为要避讳李世民的“世”字,便改名叫李勣了。
李勣原本是瓦当寨的军师,为李密立下了不少战功。他性格勇猛,善于谋划,也善于观察局势。当初发现李密的将倾之势便立即背叛了李密,向李渊投了降。现在如果不信任李治能治理好大唐的话,恐怕也会背叛大唐。
为了留住他,李世民只能步步为营一步一计。早在房玄龄等人还没去世的时候,李勣就作为四位辅政大臣之一被封了太子太保。李世民向他展现出了更加深厚的信任,常常单独召见他商讨政事。
这一天晚上,李世民又传召李勣来同他喝酒。一见面,李世民就做出一副醉醺醺的样子问道:“爱卿随我多年,劳苦功高,朕十分信任。但朕的身体每况愈下,不知道朕离开之后,爱卿是否会如当年背叛李密一般背叛大唐啊?”
李勣听了吓得一激灵,赶紧跪下去道:“陛下对微臣有恩,大唐对微臣有恩,臣定以三尺草芥之躯,为大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绝不会背叛大唐!”
李世民听了哈哈大笑道:“朕喝多了,爱卿不必往心里去,我怎能不知道爱卿的忠诚呢?”
便拉着他继续喝酒,二人交谈甚欢,徐勣甚至喝醉了在龙椅上睡着了。
李世民将自己的衣服盖在了他的身上,命人将其抬往偏殿安睡了。
但不久之后,李世民将李勣贬官外放叠州都督了。他叮嘱李治:“这李勣生性傲慢,不是一个能轻易被控制住的人。我现在将他调走,待我死后记得将其调回并予以重任,这样他必定会对你心生感激。”李勣也知道其中的深意,看似贬官,实则托孤,皇帝是想考验他的真心罢了。
所以李世民驾崩,李治继位后第一件事就是召李勣回朝。先是任其为洛州刺史,后加封开府仪同三司,最后拜尚书左仆射。
李勣虽早就料到此结果,但也没有辜负李治的信任。李治也真的在政事上处处听取李勣的意见,对其给予了无与伦比的重视。
后来李治要立武则天当皇后的时候遭到褚遂良和长孙无忌的阻拦,只有李勣说:“这是皇上的家事,微臣等人怎能妄议?”帮李治解了围。
再后来高句丽侵犯,李勣二话不说披甲上阵,带兵横扫高句丽,杀的他们片甲不留后凯旋而归。李治便又封李勣为太子太师,他希望李勣还能继续帮助他的儿子。
但李勣实在是太老了,他没有办法再继续辅佐大唐了,在打完高句丽后便卧病不起。他深知自己原来只是一个乡野村夫,如今受到皇帝的重用,官至三公,实在是幸运至极,此生并无遗憾了。
为表最后的衷心,他只喝皇帝和太子赏赐的药,没多久便去世了。那一年他76岁。李治非常伤心,闻讯后当即落泪,追封徐勣为扬州大都督,亲送棺椁,并下令辍朝七天,只为吊唁徐勣。
鸿门镖局·亮
足智多谋小诸葛,徐茂公徐世勣,李世勣李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