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生产的“苦难表演影帝影后”
流量明星诠释特殊群体角色,是挑战还是猎奇?
最近发现流量明星在电影里越来越喜欢演特殊群体角色。这些角色大致分两类:一类是身体有残疾的,另一类是因职业或背景被忽视的边缘人物,
像赵丽颖在《第二十条》、易烊千玺在《小小的我》、周冬雨在《朝云暮雨》、佟丽娅在《假如,我是这世上zui爱你的人》里的角色,还有朱一龙在《人生大事》、王俊凯在《野孩子》、李庚希在《我们一起摇太阳》、兰西雅在《向阳·花》里的角色,都属于这类。
这些角色很有挑战性,演员演好了容易拿奖,但想传达给观众的究竟是什么呢?特殊群体在电影里既是被呈现的对象,又容易被忽略。我们不能让他们的苦难变成批量产品,也不能当艺人转型的道具。他们的声音应该借助明星的影响力被更多人听到,而不是被猎奇心态淹没。大家更多也是注意到了演技而不是普通人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