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1年,除夕夜,81岁的乾隆突然下旨,让奴才们去永和宫把78岁的愉贵妃抬过来

戴梦维苏苏 2025-04-29 20:50:05

1791年,除夕夜,81岁的乾隆突然下旨,让奴才们去永和宫把78岁的愉贵妃抬过来,敬事房小太监赶忙劝道:“太上皇,愉主子年事已高,如今已经没有她的牌子了......”话还没说完,乾隆呵斥道:“今晚,朕只要愉贵妃,难道你想抗旨吗?”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也是给小编最大的支持,感谢! 1791年除夕,紫禁城内灯火阑珊,81岁的乾隆皇帝在乾清宫久坐不语,突然开口道"传愉贵妃,"这个简单的命令,让太监们惊愕不已。 按照《礼记·内则》规定,50岁以上的妃嫔早就不能侍寝了,而今愉贵妃已78岁高龄,牌子早已撤下,但当太监小心翼翼地提醒时,乾隆却勃然大怒:"今晚朕只要见愉贵妃。" 这位来自蒙古科尔沁部的纳喇氏愉贵妃,13岁就嫁给了还是宝亲王的乾隆,当时乾隆府中已有八九位格格,而性格恬淡的愉贵妃从不争宠,即便乾隆登基后,她也只得了个常在的卑微位份。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她27岁那年,生下了五阿哥永琪,这个孩子可以说是乾隆一生中最为欣赏的皇子,在愉贵妃的悉心教导下,永琪不仅精通满、蒙、汉多国语言,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更重要的是他继承了母亲谨慎温良的性格。 乾隆为此特意为永琪修建了专门的宫殿"永琪邸",这在众多皇子中是独一无二的待遇,但天妒英才26岁的永琪因附骨疽病逝,当时的太医们因医术有限,最终未能挽救这位年轻的皇子。 对乾隆来说,这个打击太大了,他不仅为永琪举行了准太子级别的丧礼,还将永琪邸内所有物品原封不动地封存,从此乾隆再也不愿见到愉贵妃,仿佛这样就能逃避丧子之痛。 失去儿子的愉贵妃,在后半生承担起抚养永琪之子绵亿的重任,这个后来被封为成亲王的孙子,成为她晚年生活中唯一的慰藉。 鲜为人知的是,乾隆其实一直在默默思念着永琪,他保留着一本愉贵妃亲笔记录的永琪成长册,每年除夕都会独自翻阅,那些字迹温润的纸页上,记载着永琪从掉第一颗牙到圆明园救驾的点点滴滴。 所以当81岁的除夕夜,乾隆执意要见愉贵妃时,这哪里是什么龙阳之好,分明是一个失子的父亲,想要找个人说说心里话罢了,那晚他们可能翻看了永琪14岁时画的那幅父子骑马图,也可能只是静静地坐着,回忆着永琪在世时的点点滴滴。 次年愉贵妃就离世了,乾隆为她选择了清东陵裕陵妃园寝为安息之所,并亲笔题写"谨慎温良"四字作为碑文,这四个字既是对愉贵妃一生的评价,也是对永琪性格的认可。 人们常说"宫廷无情",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便是至高无上的帝王,也会有难以愈合的伤痛,那个除夕夜的深情召见,不是因为男女之情,而是因为他们都深爱着同一个人,都带着同样的思念与哀伤。 参考资料:《清实录·乾隆朝实录》卷1412、

0 阅读:517
戴梦维苏苏

戴梦维苏苏

戴梦维苏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