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相太难看!南京,一女子买了保险,每年交10万,4年后就可以收到一定的收益,工作

陈大大看世界 2025-04-29 17:07:30

吃相太难看!南京,一女子买了保险,每年交10万,4年后就可以收到一定的收益,工作人员再三承诺,会定时提醒缴费,不料女子交了3年后,对方就再也没打过电话,事后才得知,保险竟然过期作废了,如果想把钱拿出来,损失高达十几万!网友:钱还是放自己手里更保险!   据凤凰WEEKYL4月28日的报道,南京的纪女士最近成了朋友圈里的"保险课代表"。

2017年她在某保险公司购买了一款年缴10万元的理财险,按合同约定只需连续缴费4年就能获得稳定收益。

当时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再三承诺,每年都会准时来电提醒缴费,谁料这份价值40万本金的保单,竟在第三年上演了现实版"断联惊魂"。

头三年的缴费顺风顺水,每到缴费节点都有专人提醒,可当纪女士备好第四年的保费时,手机却安静得像被按了静音键。

直到2022年查询账户,她才惊觉保单早已过期作废。

保险公司给出的解释更让人哭笑不得:原经办人离职,新对接人"联系不上客户"。

可纪女士的号码用了十几年,连快递小哥都能精准送达,偏偏保险公司成了"睁眼瞎"。

更糟心的是退保方案,如果此时取出已缴纳的30万保费,直接损失将高达十几万元,纪女士不得不开启长达数年的"保单复活战",终于在2024年成功恢复合同效力。

但这场胜利来得太迟,原本4年就能完成的缴费周期,硬生生被拖成了7年。

这种"失联式"服务绝非个例,社交平台上,不少投保人晒出类似遭遇:有人连续9年按时缴费,第10年提前存好钱却等不来扣款通知,有人因错过续费黄金期,保障权益直接清零。

这些案例都指向同一个漏洞,保险公司究竟有没有义务主动提醒客户?

现行的《保险法》确实未明文规定提醒义务,但根据《民法典》诚实信用原则,保险公司若在合同中承诺提醒服务,就应视为约定义务。

现实中很多保险业务员为促成签单,常把"提醒服务"当作口头承诺,却在合同里玩文字游戏。

这场风波给消费者敲响警钟:买保险不能只听口头承诺,每个细节都要落在白纸黑字上,毕竟再好的理财产品,也经不起"断联式服务"的折腾。

消息来源:凤凰WEEKYL

0 阅读:0
陈大大看世界

陈大大看世界

优质作品每天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