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甘南。上海医学名校24岁毕业生听从国家号召,来到玛曲阿万仓。谁知牧民

三分的戏说 2025-04-29 17:00:32

1968年,甘南。上海医学名校24岁毕业生听从国家号召,来到玛曲阿万仓。谁知牧民不相信他医技。然而却娶漂亮藏族姑娘自己学生。生育4个儿女扎根草原一辈子。把无数牧民从死神手里拽回来! 王万青,一个土生土长上海人,却在毕业后选择远离家乡,前往那个他从未踏足过的遥远之地——甘南。 王万青踩着牛皮靴子踏进阿万仓卫生院时,墙角的藏獒冲他呲牙。两间土坯房就是全部家当,药箱里最值钱的是体温计。牧民们远远打量这个戴眼镜的“上海曼巴”,嘀咕着“白面书生能治牦牛病?” 看看他咋破冰的。第一次出诊就被马甩下背,胳膊脱臼吊着绷带还指导牧民接骨。藏族大妈端来青稞酒消毒,他仰脖子灌下半碗,辣得直咳嗽却竖起大拇指:“比酒精带劲!”最绝的是给难产孕妇接生,没手术灯就举着煤油灯,胎盘剥离术做完,手上沾着血,脸上糊着汗,产妇家人当场给他起了藏族名字——扎西多杰(吉祥金刚)。 娶藏族姑娘凯嫪这事更传奇。卫生员培训课上,他讲心肺复苏急得手舞足蹈,当翻译的凯嫪笑得直捂嘴。有次暴风雪困在牧民家,两人裹着羊皮袄守夜,王万青用藏语磕磕巴巴唱《北京的金山上》,姑娘眼睛亮得像格桑花。婚礼那天,公社食堂宰了头羊,上海寄来的大白兔奶糖撒了半帐篷,藏族阿妈们抹着眼泪说:“上海娃娃变成草原雄鹰咯!” 但别把故事想得太浪漫。他连续20年每天接诊近百人,手指被消毒液泡得皲裂;四个孩子在牛粪火堆旁写作业,铅笔头短得捏不住;上海老母亲病危的电报来了三次,他攥着电报在黄河边蹲到天亮,最终撕碎扔进水里。最扎心的是1984年抢救肠穿孔孩子,用办公桌当手术台,手电筒当无影灯,术后才发现自己尿了裤子——高度紧张时括约肌失控,这事他瞒了三十年。 有人质疑这是“牺牲绑架”。当年和他同来甘肃的30多个医学生,大半找关系调回城市,他却把误诊胃癌当勋章(后来发现是误诊)。女儿考回上海复旦,他写信劝“草原更需要医生”,气得女儿三年没回家。这种近乎偏执的坚守,到底是伟大还是执念?就像他总念叨“草原给了我人生意义”,可被高原病折磨得夜夜咳血时,可曾后悔过? 如今他长眠在玛曲草原,墓碑是牧民们垒的玛尼堆。上海弄堂里的同龄人跳着广场舞,他的白大褂还挂在卫生院墙上,袖口磨破的地方打着藏族阿妈绣的莲花补丁。这种人生选择题,没有标准答案。

0 阅读:573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48

用户10xxx48

7
2025-04-29 18:31

上海应追授他银蛇奖,护士有南丁格尔奖,不知医生有什么荣誉称号?

一个老头 回复 04-30 01:34
希波克拉底奖

用户17xxx79

用户17xxx79

5
2025-04-30 09:02

向王万青同志致敬!

用户68xxx55

用户68xxx55

2
2025-04-30 14:21

这是真正的明星,以前宣传少了!

三分的戏说

三分的戏说

新年感恩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