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徐志摩离婚时,张幼仪只有22岁,身边不乏追求者,其中就有清华才子罗隆基。张幼仪拒绝道:“你有妻子,我不能答应。”罗隆基转身就跟妻子离婚,匆匆赶来献殷勤,不料张幼仪闭门不见:我们不可能了…… 张幼仪和徐志摩离婚时,只有22岁,正是一个女人最美的青春年华。 离婚不久,就有一位叫卢家仁的男子对她展开追求。 只不过,张幼仪牢记二哥跟她说的,“5年之内不要跟其他男人走太近”。 原来,在那时国人的固有观念中,张幼仪不是离婚,而是被休。而一个女人通常因为不守妇道,才会被丈夫休掉。 虽然二哥知道,张幼仪才是这场离婚的受害者。但为了避免更多的闲话,还是无奈地叮嘱她,要处处顾忌。 于是,张幼仪放弃了这段找上门来的爱情,将全部心思放在读书和养育孩子上。 几年之后,国人思想渐渐开明,不再用苛刻的眼光审视张幼仪时,她才开始考虑重新接受爱情。 那时,又有一名男子对她狂热追求。他叫罗隆基,江西安福县人,享有“安福四才子之一”的赞誉,曾就读清华大学。 他对张幼仪一见倾心,只是他忘了,自己已有妻室。 他的妻子端庄正派、忠于婚姻,罗隆基则是一个风流大师,总在外面招蜂引蝶。于是夫妻俩经常吵架。 有时吵得太凶,他们还会大打出手。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他们同在一所学校任教,偶尔会同时请假,过几天再伤痕累累地回到学校。大家便知道他们又吵架了。 罗隆基夫妻不合的流言蜚语,在学校里人尽皆知。他们的婚姻,早已岌岌可危。 就在这种情况下,罗隆基认识了张幼仪,立马被她的落落大方所吸引,展开狂热追求。 罗隆基是情场老手,深谙投其所好之道。事先打听到张幼仪喜欢什么花,喜欢喝什么咖啡,再专程前来送花,请她喝咖啡,给自己制造机会。 为了“近水楼台先得月”,罗隆基特意和张幼仪的二哥组成再生社,却始终没能打动张幼仪。 因为,罗隆基和徐志摩太像了,都是浪漫至上的人,都很能讨女人欢心。 曾经的伤害太深,张幼仪宁可一辈子单身,也绝不会再嫁给第二个“徐志摩”。 罗隆基却不死心,每次被张幼仪当头浇冷水,下一次还是会满怀热情而来。他坚信只要自己坚持,就是铁树也会开花。 时间一长,见张幼仪还是不为所动,罗隆基便怪罪到自己妻子头上。他认为,一定是自己有婚姻在身,才让张幼仪不肯接受他。 其实,罗隆基早就向妻子提出离婚,只是妻子不同意,才一直拖着。 这一次,罗隆基说什么都要妻子点头答应。他经常回家揪着妻子的头发打一顿,打到她不堪忍受,连赡养费都不要就同意离婚。 恢复单身的罗隆基,兴冲冲来找张幼仪,却吃了闭门羹。 张幼仪对罗隆基的做法嗤之以鼻。这跟当年徐志摩逼迫她离婚有什么两样?都是负心薄情之人。这样的人,根本不配拥有爱情! 罗隆基碰了一鼻子灰,知道和张幼仪没有半点可能,转身便搭上王右家。 只不过,罗隆基这样不安分的男人,根本不适合婚姻。他和王右家的婚姻也仅仅维持了7年。 罗隆基还曾因为自己的风流,而惹上官司。 那时他走在街上,看到一位美丽的太太,便一路尾随,打听她的住处。太太为了避开她,躲进一家铺子假装买东西,罗隆基竟掏出钱包要为她付钱。 那位太太是正直之人,一怒之下将罗隆基告上法庭。罗隆基的律师听完事情的原委,都觉得无法申辩,只是勉强说了句“罗太太很漂亮,罗先生不会寻花问柳”。 最终,由几位颇有地位的大学教授出面调停,那位太太才肯善罢甘休。 每次听到这些,张幼仪都会暗自庆幸:还好当初没有选择他,否则她将面临的,恐怕是比上一段婚姻更加不堪的结局。 可见,有时候懂得拒绝,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 张幼仪明白一个男人的缺点,并不会在他结婚后自动消失,甚至会变本加厉地发作。罗隆基娶了王右家之后花边新闻不断,便是最好的证明。 曾经遍体鳞伤,如今满身铠甲。经历了生活的一次次磨难,张幼仪已经具备了女子少有的坚毅。 女人当如张幼仪,不被男人的糖衣炮弹所迷惑,始终诊视爱的忠诚和坚守。
和徐志摩离婚时,张幼仪只有22岁,身边不乏追求者,其中就有清华才子罗隆基。张幼仪
平原隐者吖
2025-04-29 10:36:33
0
阅读:61
低头礼白云
发国难财的垃圾![点踩][点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