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占田制名义上限田(一品50顷,九品10顷),实则放任门阀兼并。东晋王、谢等士族“田池布千里”,江南庄园“闭门成市”,形成独立经济体。南京象山王氏墓出土的佃户名册显示,单个庄园控制农户超千口,其武装部曲与私兵体系,使中央政令不出建康。这种经济割据,成为南北政权难以整合的结构性障碍。 北魏太和九年(485年)推行的均田制,将露田(耕地)、桑田(永业田)分配给农民,看似抑制豪强,实则暗藏分裂基因: 族群差异:鲜卑贵族保留“牧地”,汉人仅得贫瘠农田,民族矛盾深埋 寺院经济:洛阳永宁寺占地百顷,《洛阳伽蓝记》载北魏末僧尼达200万,寺院田产免税,形成国中之国 兵户屯田:六镇军户授田但不得迁徙,阶级固化引发六镇之乱,直接导致北魏分裂 东晋南朝屡行“土断”,清理户籍与隐田,却陷入恶性循环: 豪强抵制:会稽孔氏焚烧田籍对抗检括,中央被迫妥协 流民失控:侯景之乱前,建康周边聚集流民二十万,成为割据武装兵源 经济南移:荆扬豪族开发岭南,广州汉墓出土的稻作工具显示,地方经济自主性增强,离心力日盛 五胡十六国时期,中原士族筑坞堡自保。河北赞皇李氏坞堡遗址出土的冶铁炉、粮窖、兵甲库,揭示其“自给自足-武装割据”的双重属性。 当南朝士族在会稽“修营园圃,积实聚钱”(《宋书》)时,北朝寺院正以“僧祇粟”放贷盘剥农民。三百年的土地制度差异,塑造了截然不同的经济生态: 江南:庄园经济催生门阀政治 河北:均田制孕育府兵军事集团 河西:寺院经济滋养佛教王国
1722年,68岁康熙临终时,拉着雍正的手说:“朕把皇位传给你,但你要答应朕3个
【1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