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笠生前最珍爱的东西有三样:学生、手枪和汽车。 受老蒋的影响,戴笠对学生非常重视

朋晟聊历史 2025-04-28 20:13:50

戴笠生前最珍爱的东西有三样:学生、手枪和汽车。 受老蒋的影响,戴笠对学生非常重视,视其为培植势力的重要途径。抗战以来,戴笠除了到处开特务训练班,还会从儿童开始培养。 1941年戴笠去东南视察时带回重庆100名难童,搞了个少年模范队,准备进行长期培养。但是这批孩子还没长大,戴笠就摔死了。作为戴笠遗产的一部分,少年模范队的命运极具象征意义,毛人凤、郑介民上位后,无意继承戴笠的遗志,很快就将这批孩子遣散了。 戴笠对于手枪的钟爱,在军统内部无人能出其右。在杨家山公馆里,戴笠有个枪库,钥匙始终在自己手里,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会叫何铭去帮他擦枪。在戴笠的枪库里,有用纯金马牌撸子,有名贵勃朗宁,有各种无声手枪,还有钢笔手枪、打火机手枪以及专门给女特务使用的口红手枪。 手枪,是戴笠驾驭军统的一个著名道具。 凡是为军统卖过命的,戴笠在接见时往往会送一支枪;对某个特务委以重任,让某个特务去赴死时,戴笠也会送一支枪。戴笠死后,毛人凤、郑介民、唐纵这批大特务,都没有戴笠那种气质,那些藏枪在他们眼中,不过就是笔私财,很快就被瓜分了。据说,那时候就有特务私下里议论,这些枪不是钞票,是戴老板的徽章,他们这样瓜分,都是无情无义并且无耻的小人。 在戴笠的遗产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众多好车。戴笠活着的时候,对车管理很严格,郑介民、唐纵、毛人凤这些大特务乘坐的都是些又老又坏的车,军统的处长们也都没有专车,甚至老蒋派到军统负责会计财务的经理处长徐人骥,他儿子在重庆结婚,想借一辆好车用一天,戴笠都不同意。 但是,军统各单位要执行搜捕任务,或解押政治犯的时候,他往往要求总务处长沈醉,他们用车,必须有求必应,能派好车就派好车,要多少给多少。 有意思的是,戴笠酷爱汽车,他本人却不会开车,所以在军统内部,给戴笠开车的老司机,修车的老师傅,地位非常特殊,都是绝对心腹。 在重庆,军统车好是出了名的,这里的好不光指豪华,也指军统的车,保养的好,极其不容易出毛病。 戴笠死后,军统内部对这些车的争夺,最激烈,也最难看。 戴笠一死,唐纵向局本部提出的第一件事,便是马上给他配两辆好车。 戴笠的儿子戴藏宜以戴笠“嫡长子”的身份,跑到南京,在遗产继承方面,他首先提出的要求就是要戴笠的两辆派克牌和别克牌汽车,以及戴笠在上海法租界拥有的一座花园洋房。 但是,毛人凤、郑介民不同意,就连军统南京办事处处长李人士也不把戴藏宜放在眼里,为了抢夺戴笠的一辆派克牌汽车,他几乎把戴藏宜扣押起来。 当时,戴笠的棺材还停在中山路灵堂,戴藏宜就跑到灵堂,抚棺痛哭,大闹不止,不仅大骂那些大特务,还要求老蒋重新调查戴笠的死因。 但是即便如此,那辆派克牌汽车还是被李人士夺走了,戴藏宜最后只争到一辆别克牌跑车。 戴笠的舅舅毛宗亮也曾加入对戴笠遗产的争夺,他盯上的是汪伪三号人物周佛海贿赂戴笠的一百根金条,但是在票子、金条的争夺上,军统的大特务们更加凶恶,戴家人根本拿不到。 戴笠一生聚宝,转眼间被瓜分殆尽。 更令人唏嘘的是,戴家后人的境遇。 1946年,戴藏宜向保密局浙江站站长章微寒要求提供给他200支步枪和10支卡宾枪来武装保安特工纵队。该纵队由他本人和叔叔戴云林领导,备有无线电和卡车。当战局急转直下,人民解放军开始进入江山后,戴藏宜企图逃向福建,但是道路早已被封锁。无奈之下,他只好返回保安,与叔叔戴云林一起组织了一个1000人左右的大队。当时,这帮乌合之众分成两股企图突破封锁,但他们早已穷途末路,1949年9月9日,戴藏宜在大溪滩乡刘家山被抓,戴云林于当年12月28日在江西广丰鳌峰乡被捕。 叔侄俩被押回江山三卿口后,经公审被枪毙。 戴藏宜因其与戴笠有几分相像,他那张被公审的照片,清算历史的味道很浓。 作为踩着戴笠尸首上位的毛人凤,戴笠死后,他只做了一件事,还算讲点情义。他向戴笠的母亲蓝月喜隐瞒了戴笠已死的真相,并且模仿戴笠的口气,逢年过节给老太太发电话,直到老太太死去。 在谈论戴笠之死时,有一种观点认为老蒋是戴笠坠机的幕后黑手。老黑以为,这是经不起推敲的无聊的阴谋论,戴笠对老蒋而言,利用价值远远大于威胁。还有一点,戴笠的权势,是建立在对老蒋无限忠诚基础上的,对此,老蒋非常清楚。 正因为如此,1953年当老蒋在台湾刚站稳脚跟后,他便派特务潜回上海,寻找戴笠的后人。当时,戴藏宜的老婆郑锡英带着三个孩子隐匿在上海,特务找到他们后,只办到了四张去香港的通行证。无奈之下,郑锡英只好将次子送人,自己带着两个孩子潜逃到了台湾。 1970年代,戴笠滞留大陆的孙子戴以宏被抓起来,差一点被枪毙,最后他说的一句大实话救了自己。 戴以宏说:“我9岁就进孤儿院,是政府把我抚养成人的。我连戴笠面长面短都不知道!” 因戴藏宜那张被处决前的照片,很多人认为戴笠绝后了,其实没有。 有人说,这是因为戴笠抗日的缘故。

0 阅读:61
朋晟聊历史

朋晟聊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