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气愤!嫦娥五号月壤,竟然分享给美国的两所大学!
2025年4月24日,在第十个"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上,中国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同意6个国家的7家机构的申请。
其中包括:法国巴黎地球物理研究所、德国科隆大学、日本大阪大学、巴基斯坦空间和外大气层研究委员会、英国开放大学、美国布朗大学、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
消息一出,不少人气得直跺脚。
众所皆知,美国多次阻挠中国航天发展,甚至颁布“沃尔夫条款”禁止中美航天官方合作。
凭什么中国还要把嫦娥五号月壤分享给他们?
要搞清楚这件事,得先明白,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意味着什么。
月壤是月球表面由陨石撞击、太阳风辐射等作用形成的松散粉末状物质,主要由硅酸盐矿物、氧化物及微量金属元素(包含稀土元素)组成。
其中,虽然月壤中的稀土元素以氧化物形式存在,未形成独立稀土矿床,且无法直接作为稀土矿使用。
不过,月壤中稀土储量推测约为地球已探明储量的200倍,其潜在价值体现在未来资源开发的可能性和科学研究价值上。
换句话说,月壤不仅是科研宝藏,更是未来深空开发的重要资源。
而嫦娥五号从月球带回的1731克月壤,尤为珍贵。
可以说是至少填补了全球近半个世纪以来月球采样任务的空白。
更关键的是,不同于美国阿波罗任务带回的古老月壤,嫦娥五号采集的月壤成分年轻、地质历史独特,在科研价值上不可同日而语。
有人可能不解,美国不是颁布沃尔夫条款,禁止中美航天官方合作吗?
虽然官方合作不行,但是美国科研机构仍可以通过国内立法程序申请,进行“曲线救国”。
此次,中国批准包括受NASA资助的美国高校在内的机构,借用嫦娥五号样品。
不过,美方仍需完成国会“国家安全认证”才能接收,实际操作中面临政治阻力。
若美方不主动突破自身限制,也难以顺利获取样品。
第二个问题,为啥会同意美国这两所大学分享月壤?
有一种说法,它们在月壤分析方面是权威。
比如,布朗大学是地球科学传统强校,目前月球体系所使用的各种矿物的微量元素分配系数,基本都是由布朗大学负责的。
而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则擅长通过嫦娥五号月壤分析建立光谱的标准,以便于卫星遥感数据的分析。
简单来说,就是分享月壤给他们,可以加速中国对月壤的研究。
但问题又来了,美国真的值得信任吗?
难道就美国大学权威,中国大学不权威?
月壤都到美国了,还怎么保证科研成果共享?
想想过去,美国航天不带我们玩,我们举全国之力去探索太空,享受喜悦的成果。
你以为他们会大方说我们好吗,说不定东西到手,便将成果据为己有?甚至反咬一口,说我们技术来源可疑?
这种事,过去不是没发生过。
再者说,美国当年自己不是有几百公斤月壤吗?为什么非要拿中国的?难道他们的是假的不成?
还是说,他们想通过分析嫦娥五号样本,窥探中国探月工程的技术细节?
中国发明了火药,而外国发明了枪;
中国用大刀长矛时,他们却用火炮打开了国门,抢走了国宝,黄金白银。
历史早已告诉我们,帝国主义永远不会因为你开放了,就变得温柔善良。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
嫦娥五号月壤国际分享,表面上是科学开放与自信,背后却是力量博弈。
一方面,展示中国作为大国的科学胸襟和技术自信,向世界证明:“我们不怕你看,怕的是你看不懂。”
另一方面,中国也设好了一些规则留好后手。
比如,明确科研成果的归属权,要求合作研究必须共享原始数据,必须保证样品的可追溯性与透明使用等等。
正如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所言:“当我们有能力贡献独特价值时,科学合作的主动权才能真正握在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