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办什么手续都签字,而过去是“盖戳儿”
章哥说买房啊
2025-04-28 16:50:44
现在是办什么手续都得签字,而在过去都是“盖戳儿”。印象最深的是7/80年代的收电报,如果是白天,邮局的都是站在门口喊:隔壁老王电报,拿戳儿啊。
于是老王就踢里踏拉的跑着出来,手里举着一个小图章,方的居多,上边八个小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通常都不用邮局的给准备印盒儿(印泥),而是老王自己对着戳子哈口气,趁着湿乎劲儿就盖在了收件本上,扭头举着电报传圣旨去了。
偶尔夜里也有来电报的,那就是急电了。普通电报好像是7分钱一个字,急电和应该是每份加5毛钱吧?好像还有特急的,这怎么收费和送达我就不知道了,没经历过。
除了电报,当年办其他手续也都是图章大于签字的效力。或许是那会儿的文盲太多吧,尤其是老人和女人,净是不会写自己名字的,让他们签字就只能是画圈儿,跟阿Q似的,所以就只能用人名章了。
我应该是一上学就有了自己的图章,我爸很重视的自己刻的,料子是特意去龙潭湖的玉器厂找的下脚料。刻好之后很郑重的交给我。还说这在以前叫“入学礼”,他小时候就是这样,名字是上学之后才由老师起的“学名”,所以要由长辈赐个图章以示郑重。
我的同学们也净是有图章的,重视的都是找人刻的,或者是去当年的“刻字社”。不太重视的就去印刷厂找到自己名字的铅字块儿,拿猴皮筋一缠就算图章了,也挺好玩儿的。
办手续盖图章的习惯应该是延续到90年代中期,反正我参加工作是1992年,当时领工资还是盖戳儿的。当然签字也行,但自己都觉得不正式。
对了,90年代中期的时候我在亚运村附近的“月亮湾洗浴”认识了一个看场子的,南城花儿市的,叫大鹏,长的跟秃鹰似的,凶神恶煞的。虽然是看场子的流氓,但兼任副总经理和保安队长,有签单免单的权力。据说他觉得自己的字太难看,所以专门打了个金戒指,戒面就是他的名字,当图章使,今天想起这人来绝对是个人才。
应该就是从90年代起,逐渐的都用签字替代了盖戳儿。或许是人们都有文化了吧,也或许是嫌盖戳儿太容易被冒用。
不过印象中那会儿如果是重要的手续,是要盖章和签字并用的,先签字,然后盖戳儿,如果没戳儿的话按手印。
今天是翻出了我当年的好几个图章,其中还有藏书章呢,但全都无用武之地了……
北京学区房
北京买房咨询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