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王侯陵墓石刻: 1. 萧融墓石刻 “在南京市栖霞区的炼油厂生活区,炼油厂小学的旁边藏着一对1500年前的‘神兽’——它们昂首挺胸,翼展如云,然而它们却与晾晒的衣服棉被为邻。这里,是南朝梁桂阳王萧融的墓前神道石刻,是六朝遗迹中最‘接地气’的一处。” “这对辟邪一雄一雌,东侧雌兽保存完好,身长3.3米,五爪踏地,鳞翼翎毛栩栩如生;西侧雄兽历经千年风雨,残损后修复成了如石刻版的变形金刚’,但也不减威严的气度。最特别的是雌兽脚边的小辟邪,它曾是神道望柱柱顶的装饰,如今成了孤独的‘守墓童子’。” 2. 萧伟墓石刻 在南京栖霞区车水马龙的恒飞路与恒泰路口口,藏着一对1500年前的‘沉默见证者’——它们曾是南朝梁南平王萧伟墓前的神道石柱,如今横卧路边,成为六朝遗迹中最苍凉的一页。” “这对石柱东侧残高仅0.8米,却暗藏玄机:基座上双螭盘绕,口衔宝珠,鳞甲栩栩如生;柱身24道束瓦楞纹,在24节气中又象征南朝贵族的清雅风骨。西侧石柱断为三截,柱额上‘梁’‘侍中’等字,标明了墓主人显赫的身份。萧伟,梁武帝萧衍的异母弟,他是平定叛乱、镇守边疆的国之柱石。这些石刻见证过侯景之乱的烽烟,也凝视着城市更新的轨迹。 3. 萧宏墓石刻公园 “在南京仙林的地铁站旁,藏着一处‘水上秘境’——三座方亭静立湖中,玻璃罩下锁着1500年前的南朝秘密。这里,是梁临川靖惠王萧宏的墓前石刻,六朝遗迹中最具戏剧性的一处。” “东侧辟邪身长3.2米,舌垂及胸,翼展如云,被誉为‘南朝无角石兽之冠’。它曾是梁武帝最宠爱的六弟萧宏的守陵神兽,而这位王爷,却是史书盖棺定论的‘贪财好色、畏战如鼠’——北伐时他率军夜逃,被北魏讥为‘萧娘’,然梁武帝竟一笑置之。” “2012年,栖霞区耗资127万将淹没水中的石刻整体抬升2.2米,残损的西辟邪就地掩埋,东辟邪则住进‘水晶宫’。千年水蚀的斑驳与玻璃冷光交织,像极了萧宏的一生:奢靡荒唐,却因兄长纵容,死后享尽殊荣。” 4. 萧暎墓石刻 “这根孤立的石柱,是梁新渝宽侯萧暎墓最后的印记。柱身高3.44米,24道束竹纹也叫瓦楞纹,刻痕清晰如初,柱额上‘梁故侍中仁威将军新渝宽侯之神道’铭文历经风雨仍可辨识。2020年前,它深陷洼地,积水侵蚀千年石身;如今,通过6.1米的整体抬升工程,它终于重见天日,成为一座‘微型公园’的核心。虽仅存一柱,但抬升技术的精密与保护理念的革新,让这段南朝风华不再沉默。” 5. 萧景墓石刻 “看!这只石辟邪昂首向天,鬃毛如火焰翻卷,双翼六片翎羽似刀锋劈开时光——它就是南京的‘城市图腾’!1500年前,梁武帝堂弟萧景长眠于此,墓前神道石刻以雄浑力道征服岁月:西侧石柱高6.5米,柱顶莲花托举仰天嘶吼的小辟邪,柱额上23字反左书铭文刀刻入石,全国仅存两例,连书法家都惊叹‘倒笔成锋,字字如剑’。 你发现了吗?南京市徽上那只神兽正是它的剪影!六朝匠人用一块巨石雕出肌肉贲张的动态,五爪抓地、长尾盘卷,仿佛下一秒就要踏碎虚空。但转身回望,这座‘南朝华表之冠’正与栖霞大道的车流对峙——钢筋铁马呼啸而过,石辟邪却在围栏后静守沧桑。梁思成说它‘秀美中见刚毅’,而今它更像一位身披裂痕的战士,用残缺的身躯讲述一个王朝的骄傲与孤独。 6萧憺墓石刻 “这里矗立着南朝石刻中罕见的完整石碑!梁始兴忠武王萧憺,功勋卓著,其墓前石碑由‘书圣’贝义渊题写,碑文楷书遒劲如剑,被誉为‘南碑之冠’。石兽虽残,但碑文千年未湮,记载着萧憺‘德被苍生’的功绩。碑侧螭龙盘绕,碑额双龙戏珠,细节处尽显皇家威仪。漫步于此,仿佛触摸到南朝士族的文治武功。” 7萧恢墓石刻(栖霞区甘家巷,近萧憺墓) “萧恢与萧憺这对叔侄,死后比邻而居,共守栖霞山麓。萧恢墓石兽体型硕大,胸肌饱满,双翼翎羽如火焰升腾,彰显‘鄱阳忠烈王’的威猛。虽历经盗扰,但石兽昂首阔步的姿态仍透出南朝王侯的霸气。如今,两墓石刻共享一片绿荫,荒草间遥相呼应,成为六朝王陵布局的鲜活见证。” 8.萧秀墓石刻 “这是南朝石刻中最完整的‘未解之谜’!梁安成康王萧秀,一生清俭却葬仪恢弘,墓前神道暗藏玄机:一对石兽低首垂舌,仿佛在聆听时光回响;两座石柱冲天而立,24道束竹纹刻满工匠指纹,莲花顶盖下铭文斑驳,却仍能辨出‘散骑常侍司空安成康王’的显赫之名。 但当你走近时会发现,所有石刻被冰冷铁栏死死封锁——石兽的裂痕、柱础的苔藓、残碑的沟壑,隔着栏杆化作触不到的史诗。考古学家说,这是南朝唯一留存石兽、石柱、石碑的‘全阵容’墓葬,可越是完整,越要承受现代文明的疏离。 或许正是这种矛盾成就了它的魅力:石兽温润如生,却拒绝被镜头抚摸;碑文记载‘德冠群后’的功绩,却无人能近身细读。围栏内外,一场跨越1500年的对峙正在上演——我们究竟是历史的保护者,还是它永恒的囚徒?”
1722年,68岁康熙临终时,拉着雍正的手说:“朕把皇位传给你,但你要答应朕3个
【1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