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评荐】《哭泣的草原》(2004)
西奥·安哲罗普洛斯导演的“希腊三部曲”之首,讲述一个希腊家庭在充满战争、流亡与剧变的30年中的哀凉命运,构图绝美,配乐动听,史诗感浓郁,与费里尼/安东尼奥尼多次合作的托尼诺·格拉参与编剧,豆瓣8.8分。
影片恍若对安哲前中期创作的一次漫长回溯,横跨1919—1949年,《36年岁月》中的抓捕、刺杀与飞撒的传单,《流浪艺人》中的巡回演出,《猎人》的变节者与打断舞会(亦是安哲作品中的典型设置,一切演出或舞会都将因外力而中止),《亚历山大大帝》的羊群屠戮——本片改为倒吊在大树上的绵羊,《塞瑟岛之旅》重归故土后遭遇的排斥。
废弃的歌剧院,座椅上覆盖着各色布匹与杂物,二三层观众席则披设上白色的帐篷,仿佛映射着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亦似流浪艺人的倒置。
海天相接的后景,无数白色的床单飘挂于系在小木棍上的晾衣绳上,被枪声中断的演奏与染上的血手印。洪水淹没的村庄,黑色的船队,分别时一截截拉长的红毛线。
书信旁白字如泣血,单镜头中在现实/现在与想象/过去时空中切换(哭喊的母亲——分属敌对阵营的兄弟相遇),变焦前推镜的母亲嚎叫特写收尾。(9.0/10)
春日荐片季安哲罗普洛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