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漆侠在评价宋朝时,说了这么一句特有意思的话,他说:“事为之防,曲为之制,

张家古楼 2025-04-27 21:00:50

历史学家漆侠在评价宋朝时,说了这么一句特有意思的话,他说:“事为之防,曲为之制,以防弊之政,作立国之法。”说的就是宋朝“与士大夫治天下”的国策,意思是宋朝为了将防止武将专权所采取的措施,作为了长治久安的政策法宝,结果做过了头,造就了一个偏重于“文治”的国家。又说:“宋太宗将宋太祖立国的方针、政策发挥到了顶点。”把“文治”突出到了无以复加的最高位置,结果又造就了“弱宋”。这个分析是很有道理的。 大体上说,宋朝重文与抑武相结合,成为不可分割的宋代家法,是形成于宋太宗赵光义时代。赵匡胤夺位的过程中,赵光义是他真正的“打虎亲兄弟”,参与最多、涉事最深、贡献最大。赵匡胤上位时,赵廷美才十三岁,而二十一岁的赵光义,当仁不让地成为了陈桥兵变和黄袍加身的谋略核心,军事骨干,所以后来赵匡胤去世前,把皇位传给了赵光义。传位于弟,不仅仅因为赵光义对兵变的贡献,还在于兄弟俩观点、性情、爱好等很多方面都十分相近。 而在对文化发展的推动上,宋太宗的用力是大于宋太祖的。赵光义当了皇帝后,不单把兄长统一中原的战略继续推进,而且把他厚爱文人的政策,继续发扬光大。表现在: 一是他本身就是个文艺家。他擅长书法、喜欢下棋、爱好诗词、创作勤奋,且都堪称专业水准。赵光义作为皇帝,不像后来清朝乾隆那样,连诗歌这种独立性非常强的创作都安排侍臣代笔,赵光义除制诏之类的官方文书之外,凡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之类的笔墨,都是自己操刀。他创作勤奋,著作等身,《全宋诗》辑录宋太宗诗十八卷,总量500多首。 二是他不单自己喜欢创作,对于宋朝的文化发展更是不遗余力,贡献卓著。他976年-997年在位,在位长达21年,其间,他专门组织了一批博学鸿儒,编辑了古书集《太平御览》、诗文集《文苑英华》、小说集《太平广记》等三部大书,这三大部书,与他儿子宋真宗赵恒所编的史事集《册府元龟》,被后世称为“宋四大书”,许多宋朝以前的文献因此得以保存。 三是顺时应势制定国策。宋太宗因为在位时间长,除了辽国占领的燕云十六州未能收复,中原统一问题在他手里基本完成了,战争残酷,百姓困苦,人们渴望休养。于是,他顺应这种要求,总结唐朝五代以来的藩镇割据、战争频繁的教训,顺时应势地制定推行了扬文抑武的基本国策,发展生产、恢复经济、广征图书、扩大科举、重用文人。而他后面的北宋七位继任者,都是他的亲子亲孙,他们继承他的衣钵,贯彻他的思想,推行他的国策,将“与文人共治天下”的治国理念一以贯之,最终形成了文化的空前繁荣。 就“文治”而言,赵光义功不可没。就“弱宋”而言,赵光义也“功不可没”。

0 阅读:29
张家古楼

张家古楼

聊点你感兴趣的历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