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开国少将刘秉彦走进北京饭店用餐,不经意间瞥向柜台,脸色骤变,随即压低声音,急切地对身旁人说:“火速调部队过来!” 刘秉彦,1915年出生在河北蠡县一个书香门第。小时候,他就是村里出了名的聪明孩子,熟读四书五经,成绩总拔尖。1928年,13岁的他考进保定育德中学,开始接触进步思想,眼界一下子打开了。1931年,他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跑街头发传单,组织抗日活动,热血沸腾。1934年,他考上北京大学数学系,但没多久就投身学生运动。1935年“一二·一二”游行,他站出来向29军请愿,喊得嗓子都哑了。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他干脆放下书本,回老家拉起抗日武装。1938年,他正式加入共产党,当上独立第一团特派员,专门搞情报。 抗战那几年,他没少吃苦。1940年当上十分区司令员,带着队伍在芦苇荡里打游击,硬是熬过了最难的日子。1945年,他接连指挥文新战役、子牙河东战役和大清河北战役,把根据地越扩越大。解放战争时,他升任华北军区司令部参谋长,指挥了好几场硬仗,为新中国成立出了大力气。这一路走来,他靠的是脑子灵、胆子大,还有对革命的那股子执着。 1949年9月,北平刚解放没多久,街上还乱哄哄的。刘秉彦那天跟华北军区作战处处长唐永健去北京饭店,商量政治协商会议的安保工作。饭店里人多眼杂,他习惯性地扫视四周,总觉得哪不对劲。结果,他的目光落在了柜台前一个瘦瘦的男人身上。那人穿着西装,走路有点瘸,手老摸柜台边,像是掩饰什么。刘秉彦脑子一转,想起一个名字——马学刚。这个马学刚可不是什么好人,早年是朱占奎的手下,朱占奎抗战时两度叛变,马学刚跟着干了不少坏事。 刘秉彦心里一沉,没声张,直接跟唐永健说:“火速调部队过来,这家伙是特务。”唐永健二话不说就跑去叫人。刘秉彦稳住情绪,走过去跟马学刚搭话,问他是哪来的,又聊了聊北京天气。那家伙回答得支支吾吾,手抖得厉害,眼珠子还老往门口瞟。没一会儿,部队冲进来,把马学刚当场按住。审讯结果一出来,果然不出所料:他是国民党派来的潜伏特务,扮成饭店经理,想搞乱政治协商会议。刘秉彦凭着过人的眼力和果断,硬是把一场危机掐在了萌芽里。 这事听着挺玄乎,但一点不夸张。新中国刚成立那会儿,安全形势真挺严峻的,特务到处钻空子。刘秉彦能在那种环境下迅速反应,靠的是多年打仗攒下的经验和对敌人的了解。这次行动,也让人见识了革命军人的责任心有多强。 北京饭店的事过去后,刘秉彦没闲着。1949年后,他当上华北军区防空军司令部参谋长,后来还干过代司令员和军委防空军参谋长,忙着把国防搞扎实。1960年,他转到国防科技领域,担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长,开始搞航天。那时候导弹和卫星都是新鲜玩意儿,他带着团队啃硬骨头,硬是让中国发射了好几枚导弹和卫星。他还在指挥中心盯着火箭升空,乐得合不拢嘴。 后来,他还干过第三机械工业部副部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第八机械工业部常务副部长,技术上的事他抓得特别严。1981年,他回到河北,当上省委书记、省长和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忙着搞工业、抓农业,把河北经济弄得红红火火。他还是第一、第五、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十二大代表,政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常委,提了不少好建议。1955年,他被授予少将军衔,还拿了“二级独立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1998年7月,他在石家庄去世,享年83岁。 这一辈子,他从学生干到将军,又投身航天和地方建设,真称得上是个传奇。关键是他为人正直,从不搞歪门邪道,干啥都想着国家老百姓。这种精神,放到今天也值得咱们学。
1943年,新四军活捉了国民党副总司令韩德勤,陈毅愁眉不展,想装作不认识放他走,
【9评论】【4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