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王家烈被蒋介石逼迫,交出兵权后考察散心,蒋介石也够意思,给了3万大洋路费,不想,王家烈前脚上飞机,后脚,特务就把他的贵州老窝给“端了”!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35年的贵州,风云变幻,权力场上的博弈如刀光剑影,王家烈,这位从山沟里走出的穷小子,凭借一身蛮力和军中拼杀,登上了贵州省主席的高位,然而辉煌的背后,暗流涌动,蒋介石的中央集权之手悄然伸向了这片西南边陲之地。 1935年,王家烈被逼交出兵权,带着蒋介石“赏赐”的三万大洋路费黯然离黔,而他前脚刚踏上飞机,后脚特务便将他在贵州的老巢彻底“端了”,这一幕,不仅是王家烈政治生涯的终结,也折射出民国时期地方军阀在中央权谋下的无常命运。 王家烈的崛起,堪称传奇,他出生于贵州遵义的穷苦人家,少年时靠挑煤为生,深知体力活难以翻身,1914年,贵州招兵,他毅然投军,加入了后来的黔军。 在军中,他以勇猛著称,战场上从不畏缩,几年间从普通士兵晋升为连长,1920年,他在铜仁驻防时,迎来了人生转折——与当地名门千金万淑芳结为连理。 万淑芳不仅带来了丰厚的嫁妆,还以其家族的人脉为王家烈铺路,她将陪嫁金镯熔铸,疏通关系,助丈夫进入贵州讲武堂深造。 凭借军功与夫人助力,王家烈在北伐战争中崭露头角,深得蒋介石赏识,1932年,他被任命为贵州省主席兼二十五军军长,风头一时无两,贵阳城内人称“贵州王”。 权力巅峰往往伴随着危机,1930年代,蒋介石推行“攘外必先安内”,对地方军阀高度戒备,贵州地处西南,战略位置关键,却因地方势力盘根错节,中央难以完全掌控。 王家烈的黔军虽是地方武装,却在蒋介石的拉拢与打压中摇摆,万淑芳在贵阳社交场上八面玲珑,为丈夫拉拢了不少盟友,但她的亲属仗势横行,盐税与鸦片生意惹得民怨沸腾,这为蒋介石清算王家烈埋下了口实。 1935年,红军长征进入贵州,局势骤然紧张,蒋介石以“剿共”为名,催促王家烈出兵阻击,王家烈深知,红军机动灵活,黔军与之硬拼恐损失惨重;但若消极应对,又难以向南京交代。 他试图拖延,期待桂系李宗仁的援手,却发现对方空许诺而不行动,与此同时,蒋介石的中央军在薛岳率领下进驻贵阳,截断了贵州的鸦片运输命脉,重创了王家烈的财源。 更致命的是,蒋介石暗中收买了王家烈的部下何知重与柏辉章,两人倒戈,黔军内部四分五裂,军饷被克扣,士兵怨声载道,王家烈的权威岌岌可危。 在这关键时刻,蒋介石派张学良出面“劝降”,1935年春,张学良乘专机抵达贵阳,表面上是商讨防务,实则带来免职令,在飞机上,张学良宣读了南京的命令:王家烈被免去省主席与军长职务,改任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 王家烈愤怒却无奈,他深知大势已去,只得写下辞职书,表面上自请“归乡游历”,蒋介石为维持体面,拨给他三万大洋作为路费,并安排飞机送其离开贵州,这一切不过是精心设计的幌子。 王家烈刚登上飞机,特务便蜂拥而入,将他在贵阳的宅邸翻了个底朝天,万淑芳的侄子被扣上“通共”罪名,惨遭处决,家族根基被连根拔起,万淑芳本人侥幸逃回铜仁老家,躲过一劫,但王家烈的贵州基业已荡然无存。 离开贵州的王家烈,来到南京,表面上是参议院的“清闲肥差”,实则被边缘化,他整日徘徊于夫子庙,聆听评弹,内心却充满失落,回首往事,他才明白,自己不过是蒋介石棋盘上的一枚棋子。 蒋介石通过吴忠信接任贵州省主席,安抚了桂系的李宗仁,同时彻底铲除了王家烈的势力,贵州的军政大权落入中央军之手,蒋介石的西南布局再下一城。 王家烈的故事并未就此画上句号,解放战争期间,他曾试图反蒋,却未成功,新中国成立后,他迅速响应号召,捐出贵阳的虎峰别墅与田产,以弥补早年对贵州人民的亏欠,人民政府念其诚意,任命他为政协委员,参与地方建设。 1956年,他与昔日战场对手、红军将领钟赤兵在贵阳握手言和,钟赤兵一句“过去各为其主,如今往前看”,化解了往日恩怨,晚年的王家烈隐居南明河畔的老宅,每日清晨练太极,午后晒太阳,偶尔对路人感叹:“若当年不贪那省主席之位,或许……”话未说完,他便眯眼望向天边的云彩。 王家烈的起伏人生,是民国军阀时代的缩影,1935年的窝端事件,不仅是他个人权力的终结,也标志着地方势力在蒋介石权谋下的全面溃败。 蒋介石以三万大洋为饵,换来了西南的稳固,却也暴露了其多疑与冷酷的权术本性,历史无情,王家烈在时代洪流中挣扎求存,最终以悔过与贡献,完成了对自我的救赎,他的故事,留给后人无尽的感慨与思考。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中国网——《蒋介石借追击中央红军解除王家烈兵权》
1935年,王家烈被蒋介石逼迫,交出兵权后考察散心,蒋介石也够意思,给了3万大洋
如梦菲记
2025-04-27 16:43:3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