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2年,包拯去世,出殡当天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原来,他临终时悄悄告诉女婿文效

蔼鸣 2025-04-27 15:54:01

1062年,包拯去世,出殡当天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原来,他临终时悄悄告诉女婿文效:“我走后,你要准备21口棺材,并从7个城门一起抬出去。”这个谜团困扰了大家900多年,直到包公墓被发掘,真相才最终揭开。 作为历史上有名的刚正不阿的好官,包拯德影响在现代社会依然非常高,不少人的儿时回忆就是金超群等人出演的《包青天》,里面参考明代小说《七侠五义》把包青天这个清正廉明、公正不阿的形象根植于人心,那么历史上的包公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历史上的包公确有其人,而且还真是一名优秀的政治家,心里也装着人民,他的事迹也因此被记录在史书上。 历史上的包拯皮肤白皙、脑门上也没有月牙,但大家都认为应该抬高包大人的形象,渐渐的由于七侠五义等小说,包拯也就变成了人们所熟知的黑脸、脑门上有月牙、判案公正不阿,甚至还能阴司审案的铁面无私形象。 但包公断案这么无私,他真的不害怕有人报复吗?当然不怕,否则他就不可能被人们记在心里了。 但是,在包公临终前,他还是做了一个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那就是设了21座疑冢。 包拯当时叮嘱自家女婿文效,希望他能够给自己准备21口棺材,并从城门的不同方向抬出去。 这是为什么呢?难道包拯还真的怕盗墓贼? 这个谜团困扰了人们很长时间,而且这么多的疑冢,也很难分辨清楚包拯的真身在哪处坟茔里。 古代盗墓贼其实很忌讳盗挖忠臣良将的墓的,行业里面也有这个规矩,像包拯这样的好官他们是绝对不能染指的。 那就很奇怪了,由于人们都搞不清楚包拯当初想的都是啥,对包拯设立这么多疑冢的真相,大家一直都蒙在鼓里。 也是因为有这么多疑冢,河南省和安徽省也会为了包拯的墓具体在哪儿而闹矛盾,因为大家都知道包拯是开封府尹,而且河南开封有一座包公墓,开封就宣传这就是包公墓的所在。 而安徽就坐不住了,因为包公的出生地庐州,现在就在安徽的合肥大兴集,而大兴集也有一座包公墓。 甚至河南巩县也宣称包公墓在他们那里,一时间认令包公墓成为安徽河南两省之间闹矛盾的焦点。 后来,由于经济建设,当时人们在无意中发现了包公墓的所在,真正的包公墓位于安徽合肥,这里正是包公生前的故乡,而由于当时经济建设需要,包公墓所在的地块需要整体性清空,于是为了保护包公墓,考古工作人员加班加点,终于历时4个月才把包公墓整个清理出来,并把包公墓原址进行整体性搬迁。 搬迁后的包公墓,设立在合肥市包河去东南畔。 而由于清理的这座包公墓,大家还真的从古墓中发现了许多不一样的东西,一些证据表明包公也确实像历史上说的一般清正廉洁,整座墓里陪葬品并不多。 里面的一些历史资料也很令人关心,其中还记载着当时包拯真正的顾虑,原来,他设立这么多的疑冢,其实不是怕盗墓贼,而是为了后代子孙的安稳。 古代人比较重视墓葬的长久性,认为一个不会被挖开的墓,其中的墓主能保佑后代子孙健康有福。 本着这种朴素的心愿,加上包拯自觉字迹虽然秋毫无犯,但肯定会在判案过程中被小人嫉恨,包拯在深谋远虑下就做了设立二十一座疑冢的决定。 包拯的出发点绝对是好的,而这也不会影响那些人民对包拯的爱戴,历史记载。包拯去世后,有很多当地居民自发前来包公府上吊唁。 在武侠小说里,小说作家们往往会在描述宋朝发生的事情之时就提到包拯,后来还把包拯给神化了, 但包公值得,他生前确实做了许多利国利民的事情,死后还能够被他所爱的人民以各种形式记住,也是一件值得人高兴的事情。 信息来源: 百度百科——包拯墓

0 阅读:85
蔼鸣

蔼鸣

蔼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