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研究生的时候在医院规培,有件事儿我记得特别清楚。
在肾内科轮转的时候,我遇到了一个急肾衰的病人,住了快三个月了。我接手的时候,病人状态还行,就是每周得透析两次,肾衰了以后血压也高得离谱。
我就觉得奇怪,如果是肾性高血压,那透析完了血压应该下来啊,咋还高呢?要不是肾性的,那之前咋没高血压呢?用乌拉地尔泵入,效果也不咋地。
我就给病人仔细查了查,腹侧听不到什么血管杂音,但一听背部,杂音特别明显,响得很。我又去翻病历,看肾动脉超声报告,也没说狭窄啊。我就觉得不对劲,跟带组主治医生说,这报告可能看错了。她觉得不太可能,但讨论了一下,还是觉得再查查看。
我们就跟超声科说了,那天正好超声科的老主任在。我推着病人下去,老主任一查,发现问题大了,病人的主动脉在肾动脉以下都是堵的,肾动脉一边堵死,一边狭窄。我当时就懵了,这病人走路跑步都没问题,下肢动脉的血从哪儿来啊?
我们又往前查,结果发现病人下肢的动脉是从腹部的小侧枝血管代偿过去的。这下就明白了,病人肾衰是因为血管有问题。血管外科给把狭窄的肾动脉打开了,当天下午病人尿就特别多,没几天肌酐就降下来了。
这病人挺可怜的,山西人,家里批发卫生纸的,孩子还在读初中。病好了他特别高兴,本来以为干不了活了,结果好了。
那次我觉得自己挺牛的。本来大家都以为他急肾衰好不了了,可能得转成慢性肾衰,但我查体仔细,发现了肾血管的问题,结局就不一样了。
这事儿也给我提了个醒,自己听到看到的才是最可信的。现在辅助检查当然重要,但检查过程中有好多人经手,容易出错,所以当医生还是得多接触病人。
可惜后来我没干临床,离开医疗圈了。不过干啥事儿都得这样,一方面得多收集资料,另一方面也得有警惕心,啥都可能出错,自己得谨慎。
这可能是我当医生时最得意的时候了。离开医疗圈,以后估计也没机会给病人看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