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我国专家应邀飞抵美国参加学术会议,可刚落地就被美方FBI逮捕关进了警察局,而更让他没想到的是,这次会议就是美国特意为他编织的一张网。 2020年,这起拖了5年的案子终于有了判决结果,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张浩被联邦法院判处经济间谍罪、盗窃商业机密罪、阴谋罪,三项罪名成立,需要缴纳47.7万美元的罚款,以及18个月的有期徒刑。 这个冰冷的判决,让人难以想象五年前那个满怀学术热情的天津大学教授,是如何一步步陷入这场精心编织的网中。 回到2015年5月的那天,张浩收到了一封来自美国的学术会议邀请函。作为芯片领域的专家,这样的邀请对他而言并不陌生。2015年5月张浩带着满腔热情飞往美国参加学术会议,哪知道这一去就是天翻地覆。 当飞机降落在洛杉矶国际机场,疲惫的张浩拖着行李箱走向出口,他的脑海中可能还在思考即将在会议上分享的技术报告。然而,等待他的并不是会议接待人员,而是一群严阵以待的FBI特工。刚下飞机FBI的特工们就像饿狼扑食一样把他团团围住。 "张浩教授,你被逮捕了!"英语的呵斥声在他耳边炸响。 他完全懵了,张浩当时就懵了:我是来开会的,怎么就成间谍了?就这样,这位芯片界的专家被带进了圣何塞监狱,而他此行的学术会议,不过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陷阱。 美国司法部给出的起诉书中指出,庞慰早在2006年就给中国有关部门发送了电子邮件,声称FBAR技术在手机市场的前景非常庞大,每年能创造10亿美元的价值,还讨论利用在美国窃取的FBAR技术在中国建立生产基地。 事实上,张浩和庞慰都是在该领域有卓越成就的专家。张浩出生于1979年,曾前往美国留学深造,2006年获得美国南加州大学电子工程博士学位,期间结识了好友庞慰,他同样是芯片领域的佼佼者。他们在美国完成学业后,分别在美国知名科技公司工作。大学生涯结束之后,张浩入职了美国的思佳讯通讯公司,这家公司是美国的科技巨头,也是苹果公司的原件供应商之一,庞慰入职了美国的安华高科技公司,同样也是苹果的供应商之一。 2009年,两人毅然放弃美国优渥的工作条件回到祖国。2009年,张浩和庞慰辞掉美国的高薪工作回到中国,担任天津大学教授,并在天津经济开发区创办了诺思微系统有限公司。他们带回的不是所谓"窃取"的技术,而是自己多年积累的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在短短几年内,他们创办的公司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在张浩等人创办公司之前,FBAR技术一直被美国企业垄断,自从诺思微系统公司成立之后,累计生产了超过1亿颗滤波器芯片,而且产品性能均处于世界领先位置,打破了美国的市场垄断。 随着诺思微系统公司的壮大,一场不公正的较量悄然展开。2011年,美国安华高科技公司的一位高管前往诺思微系统公司参观访问。这次看似普通的商业考察,却埋下了后续风波的种子。这名高管在参观诺思实验室后,竟然一口咬定诺思的技术是从安华高盗用的。 面对这种毫无依据的指控,庞慰当场进行了坚决否认。然而,这位高管回到美国后,向FBI提交了一份报告,声称诺思公司完全复制了安华高的生产线,并且窃取了安华高的机密技术。这份报告成为了FBI后续行动的"依据"。 但问题是,张浩和庞慰人在中国,FBI无法直接抓捕。于是,美国方面想出了一个计谋:以召开科技会议的名义,邀请张浩前往美国进行学术交流。这个看似普通的邀请函,实际上是一张精心设计的网。 2015年5月16日,不知情的张浩应邀来到美国参加科技会议。他刚刚抵达洛杉矶机场,就被等候多时的美国警方逮捕了。3天后,美国司法部对张浩以及另外5名中国人进行起诉,他们分别是庞慰、陈津平、张惠穗、周崇、赵刚。美国司法部给张浩定下了32项罪名,甚至发布了国际通缉,想将另外5名中国人逮捕。 这份长达32页的起诉书指控他们窃取美国的高科技商业机密,帮助中国大学以及受政府控制的中国企业。但这种指控与事实完全相悖。张浩和庞慰在进入美国公司之前,就已经是该领域的领军人物,手握多项技术专利。回国后建立的诺思微系统公司更是拥有200多项专利,何来盗取商业机密一说? 美国为了针对中国企业,甚至通过非法手段潜入天津大学的网络系统,将张浩和庞慰等人的商业知识,偷梁换柱包装成"商业机密",然后倒打一耙。 面对美国司法部的起诉,张浩虽然问心无愧,但仍然需要承担一大笔律师费。在多方努力下,张浩获得了取保候审的机会,但担保费高达50万美元,相当于300多万人民币。这对农村出身,一直从事教育和科研工作的张浩来说,是一笔天文数字。在朋友和社会各界的募捐下,张浩才凑够了担保费。虽然不用呆在监狱里,但他被迫带上电子监控设备,只有在规定时间才能外出活动。
美国终于承认:这是战略性误判!这样的格局,真不能怪中国!美国终于承认:这是历史
【33评论】【7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