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弥留之际的邓稼先向中央提出一份建议书,指出世界上的核弹理论水平接近极限,接下来重点可能不在大型核武器身上!为了让国家不再落后于人,他联合于敏向中央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这份文件涉及到国家核武器是否能到达更高的水平,如果我们未来没能力和其它核大国分庭抗礼,国家将会再度陷入黑暗,文件一定要安全送到于敏手中,切记,切记。” 许鹿希自然知道这份文件的重要性,但在离开之前,她还是弯腰询问:“你,情况还好吗?” 邓稼先刚刚做完手术醒过来,几个小时的手术已经让他元气大伤,但他想到自己在进行一项大事业,双眼立刻散发出了明亮的光芒。 他坚定的说:“我没事,你快去!”那时,他已经走到了人生的最后时刻,也做好了发出生命最后一击的准备。 不久后,于敏成功拿到了文件,他戴上眼镜认真阅读思考,甚至还在纸上计算着什么。 许鹿希没有打扰他,只是在一旁耐心等待,良久,他抬起头,眼神中抑制不住的兴奋说:“带我去见见稼先吧。”随行的还有其他的院士。 等众人来到病房的时候,邓稼先还在沉思着什么,他每天都饱受着辐射的折磨,想尽办法的“抢时间”。 他省去了寒暄的话,直奔主题:“我们的核试验进程需要加快了。”这样一句简简单单的话,却让所有人深思起来。 因为,当时的我国正在面临着一项艰难的挑战,但美苏正联合推进“禁核试条约”,如果真走到了这一步,那么我国所做的很多努力将会“功亏一篑”。 “很多国家已经完成了计算机模拟爆炸,但是我国还没有,联合国那边一旦通过禁核令,国家的损失不可计量呀。” 大家脸色更加凝重,因为大家都知道邓稼先所说并非夸大,而是事实。 于敏率先开口,一向大嗓门的他有意压低声音说:“情况确实紧迫,我们现在的很多理论就差最后的关键一步了。” 国家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核事业进程,那个时候,国家还是一穷二白,所有人紧衣缩食,不余遗力。 如今,他们不得不做出调整,想到这里,邓稼先闭上眼睛,声音颤抖地说:“这建议书,比咱们的命还重要。” 这时候,邓稼先的身上已经汗流浃背了,不是热的,而是疼的,他得了直肠癌,却在蚀骨的疼痛中坚持讲话。 于敏说:“如今五个核大国中,只有中法还没有完成计算机模拟实验,如果不尽快转型,寻找突破,国家又不知道会被落下多远。” 邓稼先听此又激动起来,他看似无力的手,却能准确无误的将床头柜子里的文件拿出来,上面布满了各种计算和方案,什么状态方程、中子运输、流体力学...... 所有人都不可置信的看着这些笔记,他们不知道邓稼先是如何在每天微乎其微的精力中抽空做这些计算的。 “国家的未来能不能在军备竞赛中站稳脚跟,就看这一次了,国家千万不能陷入被动局面。” 邓稼先以非凡的眼光和远见卓识,领导了这一次的“秘密会议”,会议中,他尽可能的将自己的想法倾泻而出。 建议书也很快制作完成,这是他生命中的最后嘱托了,国家看了之后,接受了建议,也因此,我们的核事业跨向了新高度。 即使到了如今,我们依旧感慨这份建议书的伟大,若非如此,国家的核事业很有可能无法通过国际其它核大国设下的障碍,从此与他们越落越远。 从这份建议书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一生谨言慎行的卓越科学家,即使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第一个想到的不是妻儿,不是自己,而是国家。 即使他身体已经不能行动,但他依旧心系国家和人民,他希望自己在世上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能发挥最大的价值。 致敬邓稼先,他的坚守和思考,就是我们面向世界的巨大底气,国人永远都不会忘记他! 信息来源:邓稼先:“许身国威壮河山”、中国军网-解放军报、寻找邓稼先 | 邓稼先百年诞辰 新华网
1979年一位老人为了证明自己红军的身份,前往北京找到当年昔日政治部主任,由于太
【1评论】【5点赞】
晚风轻轻吹
邓老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