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话唐诗(135)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寒荷趣事 2025-04-26 15:48:17

乔话唐诗(135) 岑参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释〕行军:行营。九日:九月九日,重阳节。故园:岑参久居长安,故称长安为故园。强:勉强。登高:古时重阳有登高饮菊花酒的风俗。送酒:《南史·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于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丛菊中坐,正好太守王弘送酒来,遂畅饮,大醉而归。 译文:重阳节,勉强地想去登高饮酒,可惜再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送酒来。想起遥远的长安故园的菊花,这时应该寂寞地在战场边上开放。 赏析: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攻陷长安。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岑参随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此时长安尚未收复,恰逢重阳节,遂成此诗。 古人有重阳节登高赏菊饮酒的习俗。然而,当时正处在战乱之中,诗人颠沛流离,虽想借习俗登高,却无菊可赏,无酒可饮,思乡之情更加强烈。 诗人借遥怜长安开在战场上的菊花,表达了对战乱深深的痛恨和厌恶,对平叛战乱的渴望,展现了诗人思亲恋乡、爱国忧民的家国情怀,情深意切,感人至深。 岑参(715-770),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人。天宝进士,曾两次到过西北边地,前后度过了六七年的边塞幕府生活。官至嘉州刺史,卒于成都。他以边塞诗最为著名,富有雄奇诡丽的浪漫色彩。他与高适齐名,史称“高岑",是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

0 阅读:0
寒荷趣事

寒荷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