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三院士”,江苏泰州的李氏三兄弟成为科学界的传奇。他们都曾出国深造,又都放弃了国外的优厚待遇,毅然回国“兴我家邦”。 他们是李德仁、李德毅、李德群。 三兄弟的辉煌成就绝非偶然。李家世代书香,祖上曾出过状元、探花,家族文化为他们提供了深厚的滋养。 李德仁是中国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他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后并入武汉大学),政治运动中被下放,打榔头,绑钢筋,水泥厂当工人。 1978年,国家恢复研究生招生,39岁的他考入母校读研,师从航测科技奠基人王之卓。 1982年,李德仁赴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深造,期间,成果迭出。 1985年获得博士学位后,他心中激荡着一个信念:立刻回国,将一辈子献给祖国。 回国后,他带领团队追赶国际航空测量水平,做出中国人自己的全球观测系统,让遥感卫星上了天,成为罕见的“五院院士”。 李德毅比李德仁小五岁,是我国指挥自动化和人工智能专家。 他毕业于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的前身),后来又赴英国爱丁堡大学深造,于1983年完成学业,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位人工智能专业博士学位获得者。 回国后,李德毅进入总参某研究所工作,致力于指挥自动化系统工程和军队信息化工作。 那时,人工智能还只是个概念,被称“异想天开”,李德毅知难而进,先是率先提出各种理论,又将理论付诸实践,从而攻克了“三级倒立摆动平衡”这个世界难题。 1999年,李德毅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他出版的专著被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十多所高校列为研究生教材。 除了是不确定性人工智能的开拓者,李德毅还是智能驾驶领域的先行者。 “驾驶脑”研发成功后,他带领团队在国内首次完成了北京至天津高速公路的全程无人驾驶,后来,又推动了无人驾驶公交车、无人驾驶卡车、无人驾驶拖拉机等智能车的示范运营。 追随着哥哥李德仁,李德毅在人工智能领域大放异彩。 在兄弟二人不断书写精彩华章的道路上,他们的堂弟李德群始终并肩同行。 李德群是材料成形专家,比李德仁小六岁。 和李德仁的经历相似,从清华大学毕业后,他就被下放到县城当了十年技术员,国家恢复研究生招生时已经33岁了。 那年,他捡起书本,考取了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肖景容教授的研究生。 1986年,41岁时,李德群赴美国康奈尔大学访学,不久便攻克了一个个难题,被称为“从大陆来我校访学的最优秀学者”。 可是,当美方开出天文数字的酬薪邀请他加入时,他却婉言谢绝,毅然回到母校任教。 当时,国内的注塑成形技术尚不过关,大量的成形模具依赖进口,这一空白急需填补。 在他和团队的努力下,最终研发出属于中国自己的注塑成形模拟软件。 长期以来,李德群专注于国家在材料领域的“卡脖子”问题,实现了诸多技术从无到有,从受制于人到引领全球。 2022年,李德群在武汉去世。 如今,李德仁和李德毅依然活跃在科研一线,“国家需要什么,我们就研究什么”。
“一门三院士”,江苏泰州的李氏三兄弟成为科学界的传奇。他们都曾出国深造,又都放弃
若南评情感
2025-04-26 12:30:52
0
阅读:22
寒风吹来
共和国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