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5月,国民党兵团司令张轸去武昌劝说鲁道源一同起义,不料鲁道源却向顾祝同

百年战争录 2025-04-26 11:23:45

1949年5月,国民党兵团司令张轸去武昌劝说鲁道源一同起义,不料鲁道源却向顾祝同告发,顾祝同密电白崇禧,让找个机会杀掉张轸。 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了国民政府首都南京。这一天,标志着国民党在长江流域统治的全面瓦解。 解放军在取得南京胜利后,继续向江南地区推进。杭州、南昌等重要城市相继解放,东北、华北、西北、中原、华东五大解放区连成一片。 看到解放军势如破竹的胜利态势,国民党代总统李宗仁立刻做出反应。他紧急召集包括白崇禧在内的重要将领,前往广州共商应对之策。 此时的武汉,作为长江中游最重要的军事重镇,其战略地位愈发凸显。这里不仅是长江南北的交通枢纽,更是国民党政府向西南转移的必经之路。 在武汉防线上,十九兵团司令张轸的驻地位于贺胜桥。这个位于武汉与咸宁交界处的战略要地,控制着粤汉铁路和平汉铁路两条南北大动脉。 贺胜桥防线是武汉除长江防线外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这里失守,不仅意味着武汉的最后屏障被攻破,更将导致国民党高层无法安全撤离。 张轸手中掌握着七个师的兵力,总计超过三万人。这支力量的去向,将直接影响武汉战局的走向。 解放军的先头部队已经逼近武汉城外。长江两岸的国民党部队士气低落,多支部队已经在暗中与解放军接触。 武汉三镇上空乌云密布,国民党军队内部人心涣散。许多基层军官和士兵都在观望形势,等待时机。 已经在国民党军队服役二十多年的张轸,清楚地看到了这个政权正在走向末路。此时的他,正在为一个重大决定做准备。 解放军渡江战役如火如荼地展开,武汉防线的国民党军队已经处于内外交困的状态。一边是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一边是内部的分崩离析。 此时的白崇禧,虽然身在广州参加军事会议,但他深知武汉防线的重要性。武汉的得失,不仅关系到长江中游的战局,更将决定国民党政权能否顺利向西南转移。 在武汉战局日趋紧张的形势下,张轸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他派出自己的女婿张尹人,秘密前往中原军区与解放军联系。 张轸选择这个时间点并非偶然,解放军已经控制了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此时起义,不仅可以避免无谓的伤亡,还能为自己的部下谋求一个好的出路。 为了扩大起义的影响力,张轸决定寻求自己的老部下、现任第五十八军司令鲁道源的支持。这两个人曾经出生入死,共同经历过无数战场。 张轸和鲁道源的一次秘密会面中,详细说明了当前的形势和自己的想法。二人进行了一场推心置腹的长谈。 然而,让张轸没有想到的是,这次谈话彻底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鲁道源在会面结束后,立即向国防部长顾祝同发出密报。 顾祝同收到密报后,立刻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他随即向白崇禧发出一份绝密电报,要求立即采取行动。 密电的内容直指张轸勾结共产党,图谋叛变。顾祝同在电报中明确要求,将张轸师长以上军官全部扣押送往广州,严厉法办。 这份密电同时要求,将张轸的部队就地解散。一旦这个命令得到执行,就意味着张轸这支部队将彻底失去战斗力。 白崇禧收到密电后,立即从广州赶回武汉。此时武汉的局势已经十分危急,长江两岸的国民党部队已经有起义的迹象。 白崇禧回到武汉后,第一时间召见了张轸。他选择在武昌红楼与张轸见面,这座红楼是他的临时军政办公地点。 在红楼门口,鲁道源和张轸擦肩而过。往日的上下级情谊已经荡然无存,鲁道源甚至没有打一个招呼。 这个细节让张轸意识到情况不对,但他还是走进了白崇禧的办公室。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就此展开。 远处传来的阵阵炮声,预示着解放军已经逼近武汉城下。白崇禧和张轸的这次会面,将决定武汉战局的走向。 白崇禧虽然手握密电,但他清楚张轸手中掌握的贺胜桥防线对自己的重要性。如果贸然采取行动,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顾祝同的密电虽然给了白崇禧处置张轸的理由,但形势的复杂性让他不得不慎重考虑。一个处理不当,不仅可能失去武汉,还可能断送自己的后路。 白崇禧提出一个要求,让张轸的所有师级以上干部第二天到红楼开会。这个看似普通的要求背后,隐藏着软禁张轸部下的意图。 张轸清楚自己必须立即采取行动,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他提出军部没有直通贺胜桥的电话线路,需要去十公里外的汉口司令部传达命令。 这个请求出人意料地获得了白崇禧的同意。张轸离开红楼后,直接奔向自己的驻地。 在张轸返回驻地的同时,他的女婿张尹人已经完成了与解放军的谈判。起义的具体细节和时间都已经确定。 当天深夜,张轸果断采取行动。他率领七个师中的五个师,共计两万五千多名将士,在武昌金口宣布起义。 解放军先遣兵团借此机会,快速突破了国民党的江防阵地。在张轸部队的配合下,解放军顺利登陆武汉。 仅仅两天时间,武汉三镇就全部解放。张轸的这次起义,为解放军节省了大量的军事资源,避免了不必要的伤亡。 这次起义的重要性得到了中央的高度认可。主席两次发电报给张轸,欢迎他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队伍。

0 阅读:65

猜你喜欢

百年战争录

百年战争录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