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女干部彻底火了!”浙江,农村女干部用直播带货助农,被质疑利用农民博流量!不料,她的一句回应却把格局打开了:如果没有流量,我怎么帮他们增收?网友:读书的意义不是让你摆脱贫困的家乡,而是让你带你的家乡摆脱贫困! 陈玉琴是浙江台州市仙居县百花村的一位基层女干部。 眼下正值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电商和直播带货已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就像一道强劲的东风,为偏远农村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国家也高度重视农村电商的建设,出台了许多扶持政策,鼓励农村探索“网上卖货”的致富路子,真正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现实中依旧存在不少挑战,百花村地处山区,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村里常年只剩下老人孩子,农产品虽然生态绿色、品质上乘,却因为缺少销路而滞销。 面对这样的困境,今年3月,陈玉琴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她决定尝试“电商+直播”模式,借助网络的力量,把村里的土特产卖到更远的地方。 她不是那种纸上谈兵的人,说干就干,立即着手筹备。 她利用村里现有资源,精心筛选出优质的本地农副产品作为直播内容,种类多样、货源稳定。 白天,陈玉琴和丈夫就像赶集的小贩,走街串巷地挨家挨户收货,时不时和村民聊聊种植和养殖的情况,每收一家,她都细心记在随身带的小本子上,连数量和质量都一一登记,确保农产品可追溯。 她把直播间搭在田埂边、小河畔,甚至菜地旁,打着简易的灯光,背后就是一片片农田与竹林,充满自然的烟火气。 她一边向网友介绍农产品的来历,一边展示当日新鲜收购的蔬菜。 陈玉琴的直播风格朴实无华,不靠滤镜、不打鸡血,全靠真诚和实在,网友们也被她的热情和真实所打动。 没想到,直播一开,订单量如潮水般涌入,远远超出了她的预期,一度出现“爆单”现象。 为了解决发货问题,整个村子一下子热闹起来。 视频里能看到,好多上了年纪、留在村里的老人家,没法出去打工,只能靠种地糊口。现在好了,有了陈玉琴的帮忙,他们都乐呵呵的。 陈玉琴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将钱分给大家。 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紧紧攥着六百块钱,眼神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她颤声说道:“这可真不少啊!对我来说,是一大笔钱了!”这句朴素又真诚的话语,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或许在旁人眼中这只是几百元,但对她而言,却是改善生活、添置必需品的一笔“巨款”,也反映出她那种对生活的热爱和知足常乐的心态。 而这一幕的背后,离不开陈玉琴的努力。 她的成功绝非偶然,也不是单靠运气就能实现的。 她在直播间里表现得真诚接地气,说话没有浮夸的修饰,也不耍嘴皮子,一开口就是大家听得懂、听得进的家常话,聊的也是实打实的产品和村里的故事,拉近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她和村民的关系非常紧密,走在村里,总有人亲切地跟她打招呼。 正是这种扎根土地的亲情和信任,让她的直播充满烟火气和人情味。 很多人也质疑她就是炒作流量的,可她也果断回应。 “读书并非为了让你离开贫困的家乡,而是为了让你带领家乡摆脱贫困。”这句话激励了很多人。 在当下流量为王的时代,怎样才能合理利用流量,助力乡村发展,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这是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这可能不只是陈玉琴个人的经历,更是这个时代给我们的共同任务。、 信源:美丽浙江4月22日
有一万块,在农村能躺平多久?
【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