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5月,比利时爱国青年罗杰被德军判了绞刑。比利时国王求情也没用。离刑期

文史记叙录 2025-04-25 09:28:25

1943 年5月,比利时爱国青年罗杰被德军判了绞刑。比利时国王求情也没用。离刑期就剩三天,罗杰父母完全绝望了。这时,来自中国的钱秀玲突然一拍大腿:“他肯定有办法!” 没想到,国王都没办法的事,这个中国女子竟然真办成了。

罗杰·亨利,这个年仅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曾是比利时的学生和爱国青年,他加入了抵抗组织,参与了许多秘密活动,誓言要为祖国的自由而战。

在一次行动中,罗杰被德军逮捕,并以叛国罪名被判处绞刑。

比利时的父母在听到这一消息后,几乎陷入绝望。

国王利奥波德三世为罗杰求情,一切都是徒劳,德军对国王的请求置之不理。

行刑的日子离罗杰越来越近,剩下的时间只剩下三天。

在这三天的时间里,罗杰的父母四处奔走,试图寻求任何一个,能够帮助他们的办法。

心情沉重的父母知道,他们的儿子即将迎来最后的时刻,自己的国家无法改变这一切,国王的权力也无法对抗德军的铁腕。

就在一切看似无望时,一个陌生的声音打破了这一切的沉默。

这个声音来自遥远的中国,来自一位名叫钱秀玲的女子。

钱秀玲是一个从中国来的年轻女性。她出生在上海,但由于战争的动荡,在几年前与家人一起迁到了重庆。

重庆正是当时的中国政府所在地,许多外国侨民,和流亡政府,都选择了这里作为避难所。

钱秀玲并只是一个普通的上海女孩,家境不富裕,过着简朴的生活。

尽管身处战乱,她的内心一直充满着,一股强烈的责任感。钱秀玲在重庆,结识了许多外国友人,其中包括比利时流亡政府的代表。

在他们的交流中,钱秀玲了解到比利时人民,在德军的压迫下所面临的困境,尤其是罗杰·亨利的遭遇,这让她十分震动。

她从未见过罗杰,但听到他的故事后,她决定为他做些什么。

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三世的努力已经无果,而钱秀玲在了解情况后,心中涌现出一个大胆的念头——她或许能够,为罗杰争取到生的希望。

她不拥有什么特殊的地位,但她通过自己的努力,联系了比利时流亡政府,驻重庆的大使馆,希望通过外交渠道,为罗杰争取到一线生机。

这个想法在当时显得异常疯狂,德国占领了比利时,控制了几乎所有外交途径。

而比利时流亡政府能做的,已经非常有限,即使如此,钱秀玲还是没有放弃,她利用自己在重庆的外国关系,开始与比利时流亡政府的外交官们沟通。

在详细了解了罗杰的情况后,钱秀玲通过比利时外交大使馆,向德方提出了紧急请求,要求暂缓执行绞刑,允许罗杰接受更为公正的审判。

她不抱太大希望,毕竟当时比利时,已经处于德军的铁腕统治下,德国军官不会,轻易改变已定的命运。

钱秀玲的努力开始了,她每天都在等待着,德国方面的回应,心情既紧张又焦虑。

几天过去了,比利时流亡政府的外交官,终于接到来自德国方面的答复——他们同意暂缓执行绞刑,给予罗杰一定的时间。

这是一个令人惊讶的结果,毕竟国王的请求都没能成功,而钱秀玲,这个中国女子,居然取得了突破。

她的举动让许多人感到震惊,她用一种柔弱的身躯,在全球范围内的战争机器面前,竭力为一名年轻的比利时爱国者,争取到了生的机会。

罗杰在被软禁期间,接受了比利时流亡政府的审判,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被送往德国的学习营。

他没有完全恢复自由,至少他摆脱了绞刑的命运。

而罗杰的父母,在得知这一消息后,激动得泪流满面,他们感激钱秀玲,感激她为他们的儿子带来了生的希望。

虽然钱秀玲的努力,改变了罗杰的命运,但她的勇气和决心,却成了一个传奇。

在那个充满压迫与恐惧的年代,一位中国女子能够通过外交手段,为一个异国的年轻人,争取生的机会,这个故事无疑充满了戏剧性。

钱秀玲的故事也体现了当时全球人民,在抗争中展现的团结与希望。

这件事在比利时流亡政府中传为佳话,而钱秀玲的名字,没有因此大肆传播,但她的善举,却深深刻在那些亲历者的心中。

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为一名无辜的青年争取到了生命,也为世界上无数在战争中的无助者点燃了希望的火种。

0 阅读:1
文史记叙录

文史记叙录

讲述历史趣味故事,回忆历史往昔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