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毛主席到南泥湾视察,王震激动不已特意用烧鸡款待。毛主席吃的非常高兴,饭后还一脸意犹未尽,把吃剩的鸡架揣进口袋带走了……
看着主席这样的举动,王震彻底震惊了,饶是这么多年他也没有见过吃了鸡还“惦记”鸡骨头的人,主席这么做是何意?王震脑海中有着大大的问号和疑惑。
“主席,您这是?”
王震看着主席熟练的动作连忙开口询问,主席听到也没有丝毫的扭捏,当即对着王震高兴地说道:“这鸡身上啊浑身都是宝,吃完烧鸡剩下来的鸡骨头还能熬汤呢!那叫一个鲜香扑鼻、香气四溢……”
看着主席一脸陶醉的模样,王震先是震惊,随后却瞬间红了眼眶,他一边用那洗了发白的衣袖擦眼睛,一边点头附和,称赞毛主席见多识广。
看着王震一直用衣袖擦眼睛,主席不解其意:“你眼睛可是有什么不舒服?若是不舒服得及时看医生啊,你可是人民的好公仆。”
主席总是时刻关心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但却往往忽略了自己,看着主席一脸的关心,王震连忙说道:“主席放心,我这是大风吹了眼睛,尘土迷了眼……”
主席听到王震这么说才彻底放下心来,最终再次视察一圈才坐上车离开,而主席口袋里面的鸡骨头也因此得名——口袋烧鸡。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依稀记得孙中山临终前曾说过一句话: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这句话包含了太多太多对未来的期盼,而在毛主席的带领下,革命的成功已经近在咫尺。
1943年,主席从硬板床上起来,伸了个懒腰,简单吃过水煮萝卜之后,对着身边的警卫员说道:“我之前说要去南泥湾视察,最初定的时间就是今天,咱们早些过去,不要让同志们等着。”
列车缓缓驶出,看着东方冉冉升起的太阳,一瞬间变得光芒万丈,主席只觉得自己浑身充满了力量,在泥泞的道路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奔波,主席一行人终于来到了自己心心念念的南泥湾。
实际上两年之前,主席就曾到南泥湾,只是当时的南泥湾满目疮痍,一片荒凉萧瑟,如今再来南泥湾那漫山遍野的黄土地已经种植了绿油油的蔬菜和庄稼作物,一切看起来都生机勃勃。
“南泥湾如今真是大变样,这些都是同志们辛辛苦苦劳作的成果!”
主席一脸的感慨,远远看见那些模糊的身影,主席便让加快了汽车的行驶速度,当看到王震等一群同志的时候,毛主席连忙下车,对着王震说道:“你是党的好同志,人民的好公仆,如今的南泥湾变化这么大,是你和同志们的功劳。”
王震见到主席之后很是激动,红光满面,在他的带领下,主席一边仔细视察南泥湾,一边询问这边群众们以及同志们的日常生活。
“主席,您就放心吧,这里现在粮食作物、蔬菜、家禽,要啥有啥,都是同志们用汗水换来的,如今生活自给自足。”
王震一脸的骄傲,他始终记得自己1941年初来到南泥湾的时候,那个时候真的除了一片泥泞再无其他,如今从无到有,他怎么能不发自内心的激动和自豪呢?
视察结束之后,王震听闻主席日常连想吃一碗红烧肉都得斤斤计较半天,连忙安排厨房的人为主席做了一顿大餐,其中的重中之重便是同志们自己喂养的鸡。
看着缓缓冒着热气的两只烧鸡,毛主席一脸的开心可随即又被担忧取代:“这烧鸡香气扑鼻,不知道同志们可曾吃到?”
看到毛主席吃一只鸡都无时无刻不记挂着同志们,王震更加的感动,对主席的敬佩之情如滔滔江水,得知王震时常会给同志们改善生活之后,主席才大口朵颐地吃起来。
因为人比较多,两只烧鸡分一分,实际上主席进肚的烧鸡没两口,吃完饭主席还对烧鸡意犹未尽、连连称赞。
可当有同志打算把烧鸡骨头扔掉的时候,主席竟然抢先一步将鸡架揣进了自己那洗得发白的衣服口袋,这才有了开头一幕,因为主席的举动,口袋烧鸡就此得名。
如今群众生活富足,原本主席舍不得吃的食物已经被悉数端上了餐桌,主席,这盛世如您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