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务员遴选那些事(略长,内容较多)
做辅导员的这些年,伴随了很多学员上岸,给过很多学员岗位选择的建议、课程选择的建议。相应的,也遇到过许多上岸后后悔的例子。唯一能改变现状的,除了辞职,好像就剩下遴选了,那么,稍微详细的说一下遴选那些事。
首先,公务员备考的时候,更加用心、用力一些,尽量不走遴选这条路。尽可能的去提升自己的成绩,让自己初次选择的时候,有能力选择更好、更广阔的的平台,不要想着“暂时先这样,后期再遴选”,“还有遴选可以改变”等,入职、熟悉工作、熟悉环境等,都需要很多的时间,初次选择好,是最有利于自己长远发展的。
其次,遴选很难。一是竞争对手都很优秀,虽然每年大量的人参加遴选,但真正能算的上你的竞争对手的,必然还是那些少数人,这跟公务员考试不一样,参加遴选的,都是公考顺利上岸的,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早已经过实践检验,因此,自己的竞争对手,都是很优秀的。二是愿意下功夫的人多,特别是基层的公务员。许多入职乡镇或者其他基层的人员,发展空间相对较小、工作压力较大、收入水平较低,还会面对如生活不便、找对象困难、住房问题等,这种情况下,他们通过遴选改变现状的决心会更大,也愿意下更多功夫。三是遴选实践性更强,需要更多的积累。许多人说申论靠抄,甚至有的“小白”申论作文也不低,但遴选小白得分必然不会高。遴选的积累,是对政策解读的积累、是对时政热点的积累、是对工作实践的积累,这些都需要日常的时候很用心。
再次,如何备考遴选
第一,做好规划、及早准备。建议大家在准备遴选之始,就给自己制定一个详细的学习计划——如果距离考试还有一年,就制定一年的学习计划;如果距离考试还有半年,就制定半年的学习计划,以此类推。计划越详细、越周密越好,当然要有执行力,每天学什么都要合理作出安排,并且付诸实施。事实上遴选备考并不需要那么长的时间,一般而言,有三个月高效率复习足矣。
第二,注重积累、水滴石穿。建议大家准备一个本子,养成随手写、随手记得习惯,比如学习十九大报告,就要将报告里的经典句子记录下来。除了句子以外,好的段落、思想观点、文章结构、大小标题,都可以抄在本子上,这样久而久之就会积累一些素材。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材料的话文章是写不好的,平时的记录就是在为考试积累素材。
第三,学通理论、夯实基础。理论就是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这是大方向、大趋势之所在。虽然在以往的遴选考试中,直接考察理论的机会不多,但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十九大以来的几个省直的考试,都出现了直接考察理论的题目。因此,对于党的理论必须高度重视,而这恰恰是许多基层朋友容易忽视的。事实上,我们学习理论不仅仅是为了应对那些直接考察的题,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懂了理论可以拓宽我们的思路,无论在笔试还是面试中,都可以增加答案的高度和深度,这是非常出彩的。目前我们党和国家的理论进入了一个异常丰富的时期,建议大家在平时的理论学习中,万万不要走过场、流于形式,要真学、真懂;万万不能只懂微观,不懂宏观,只懂具体工作,不懂大政方针,只有这样才能夯实理论基础。
第四,搞清政策、心中有数。政策是工作的基本载体,是遴选考试里最重要的内容。一般而言,政策主要集中在中央文件和领导人的讲话中,我们要搞清政策,就要把有关的文件学懂弄通,了解一项工作的来龙去脉,而不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政策是遴选考试命题的直接面向,很多时候所谓的“押题”也是在押政策。所以,遴选备考必须一项一项地研究,一项一项地学习,真正把这些内容搞懂。
第五,多写多改,不断完善。跟申论备考是一个道理,有的人书也看了不少,但就是不愿意动笔去写。殊不知,实践出真知——看得再多、背得再多,不真正动手写,不认真动手改,那还是得不到提高。但是看看书、听听课比较简单,写文章则需要脱离舒适区,改文章就更是要对自己开刀,我们都不愿意做这样的事,所以往往把这个关键的环节给忽略了。
第六,适当记忆,积累金句。一般情况,可以背的东西包括精彩的句子、好的文章标题、热门的词句表达、重要的工作思路和措施、文件的框架等等,这个范围与前面提到的抄写的范围类似。对于背诵的内容,必须学会在理解的基础上予以应用,否则背得太多太滥,机械使用,遇到题目不分青红皂白盲目往上堆,那还不如不背。一句话概括就是:背得要精、背得要准,用得要恰到好处。
最后,遴选是为了更好的舞台,我还是建议大家初次选择的时候,就能够选择好,尽可能提升自己的成绩,有能力选择更好的单位,更好的舞台。
💎粉笔各类公考笔试精品班在售,不仅仅有名师授课,且有四位老师全程规划学习,每天推送学习计划和学习任务,随时有疑问随时可以解答,且进面就有奖学金,最高还能全免笔试学费,选择这个课程,加fenbifanxian详细咨询该课程,还有多种购课优惠。(为了引出这段广告,太难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