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正死的时候朱标才十岁开头,朱元璋不能确保朱标以后压得住朱文正了。常遇春也不会辅佐朱标压着朱文正。隋文帝杨坚篡的可是他外孙的位,所谓的联姻其实并不牢固,常遇春也是重点防备对象之一。朱文正实在是太耀眼了,他但凡城破被俘,老朱不仅不会杀他,还会继续重用他,但是他守住了,看着二十七岁耀眼的侄子,在看当时只有八岁的朱标,朱元璋就下定了心,朱文正他必须死。 洪都城墙上的血还没干透,朱元璋已经睡不着觉了。两万残兵扛住六十万大军,这种战绩放在整个中国战争史上都晃眼睛,但越是耀眼的光芒,越容易灼伤皇权的龙椅。朱文正守城八十五天,硬生生把陈友谅拖到鄱阳湖喂了鱼,可他不知道,自己的命也被钉在了叔父的功劳簿上。 看看后来朱元璋怎么对待徐达、蓝玉就明白了。徐达吃只烧鹅暴毙,蓝玉被剥皮实草,哪个不是功高震主?但朱文正更危险,他血管里流着朱家的血,手里攥着大都督的虎符,江西地界上百姓只认"朱将军"不认"朱皇帝"。史书里写他"私造龙床""夜观天象",可真正要命的不是这些罪名,而是他治下的江西"民不知有朝廷"。 有人说朱文正勾结张士诚是自寻死路,但那些通敌密信的字迹浮得像水印,印鉴模糊得像小孩涂鸦。倒是他死后,江西驻军全换成了李文忠的嫡系,五军都督府拆得七零八落,这些动作比任何罪名都实在。与其说是防侄子造反,不如说是借机把军队洗成朱家私产。 朱元璋或许真信了"为子孙铺路"这套说辞,但翻开时间线就露了馅。杀朱文正那年他刚三十八岁,朱标才十岁,正常人谁会提前二十年给儿子清障?更讽刺的是,朱文正五岁的儿子朱守谦转头就被封了靖江王,老朱家的血脉比功臣性命值钱多了。说到底,洪都血战暴露了最可怕的真相——朱家军里认朱文正的旧部,比认朱元璋的还多。 刘伯温当年那句"小心洪都"成了催命符,但真正要小心的不是城池,而是守城的人。朱文正守得越漂亮,越证明他是把双刃剑。城破了能当悲情英雄,守住了反而成了活靶子——两万人能扛六十万大军,哪天要是调转枪头,应天府那点禁军够他打几个来回? 站在鄱阳湖的晚风里,朱元璋或许想起滁州那个眼睛发亮的少年。亲手养大的狼崽子成了护山神兽,又不得不做成标本塞进宗庙。帝王心术里没有亲情学分,只有权力算术。只是不知道他午夜梦回,会不会被六十万汉军攻城的战鼓惊醒,而城头上永远站着那个二十七岁的血色身影。
朱文正死的时候朱标才十岁开头,朱元璋不能确保朱标以后压得住朱文正了。常遇春也不会
星河漫游阁
2025-04-18 15:27:31
0
阅读: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