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冬,北京军区司令的老母亲进城,司令全家到车站迎接。司令的夫人向儿女们介

历史瞭望之眼 2025-04-18 12:35:08

1958年冬,北京军区司令的老母亲进城,司令全家到车站迎接。司令的夫人向儿女们介绍:“这是爸爸的妈妈,快喊‘奶奶’。”小女儿对司令说:“爸爸,你快喊‘妈妈’。”司令却讲:“几十年不喊,我得练习练习。” 1958年那个冬天,新中国刚打完抗美援朝那场硬仗,啥都得从头开始搞。咱们这位杨司令,战场英雄一枚,打完仗回来就被提拔成了北京军区的头头,一家老小便浩浩荡荡搬进了京城。老人们常说:“树再高,叶子也得归根。”对这位打了一辈子仗的老将军来说,把老妈接到城里,不光是家人团聚,更是他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的表现。 那天,北风呼呼地刮,火车站里头倒是挺暖和。杨司令一家子早早就站在站台上眼巴巴等着。火车慢悠悠地停下来,车门一开,走出一位头发雪白雪白、走路颤颤巍巍的老太太。杨司令一个箭步冲上前,小心翼翼地扶着,眼眶都湿润了。他媳妇领着孩子们围上来,轻声细语地说:“这是爸爸的妈,快叫‘奶奶’!”小家伙们奶声奶气地喊着,老太太笑得眼睛都快没了。 小闺女是个机灵鬼,拽着老爸的手就问:“爸爸,我们都叫‘奶奶’了,你咋不叫‘妈妈’呢?”杨司令一听,愣了愣,低头摸了摸闺女的脑袋,嘿嘿笑着说:“这么多年没叫了,我得先练练嗓子。”这话一出,周围的人都忍不住笑了。杨母也是一脸慈祥,连连点头:“行啦行啦,让你爸慢慢练吧。”这一幕,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但看着却让人心里头暖洋洋的,就像是老电影里头那些离别又相逢的桥段。咱们这位杨司令啊,打从年轻那会儿就一股脑儿扎进了革命的浪潮里,跟老妈子是聚少离多,一晃眼就是快三十年。想当年,他还是个在村里头带着大伙儿反抗恶霸的“娃娃司令”,后来更是一路开挂,成了大军里响当当的人物,为民族解放那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可话说回来,这些风光的背后,是老妈子几十年如一日的守候和揪心。她一个人扛起了家破人亡的苦难,坐过牢,讨过饭,只为了能让儿子心里头的那份信念火种不灭。 如今啊,仗打完了,日子也安稳了,但时间这玩意儿却在他们母子间砌了一堵看不见的墙。你说这“娘”俩字,简单吧,但里头藏着的苦水和遗憾,那是一言难尽。杨司令不是不想叫声“妈妈”,实在是这俩字儿太重了,里头有愧疚、有想念、有敬重,还有那份久别重逢后的生分。于是乎,他来了句挺逗的话,想缓和一下气氛,可这话一出,周围人心里头那是一阵酸楚:有些鸿沟,不是光靠时间就能填平的。 后来啊,杨母在北京过上了含饴弄孙的好日子,家里头整天都是笑声一片。但到了晚上,一个人静下来的时候,她可能还会想起那个老远老远的小村子,想起送儿子出门的那一刻。而杨司令呢,心里头始终揣着个事儿,那就是欠老妈子一句正儿八经的“妈妈”。

0 阅读:1266

评论列表

晓军

晓军

4
2025-04-18 18:51

杨司令?只有姓没有名??

历史瞭望之眼

历史瞭望之眼

站在高处,瞭望历史风云变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