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各区县名字的由来 宿州市 古属宿国之地,故名。唐元和四年(809年),首置宿州。 1:埇桥区 隋朝时,在徐,濠之间的汴水上,建了一座石桥,叫埇桥。1992年,撤销县级宿州市,设立埇桥区。 秦属蕲县,符离。唐属宿州。民国改宿县。1979年设立宿州市,1980年设立宿县和宿州市。1992年两地合并,设立埇桥区。 埇桥区以粮食,畜牧,林业,蔬菜为四大主导产业,辅之以各类工业,经济发展良好。 埇桥区有烧鸡之乡的称号,“符离集烧鸡"名扬天下。 2:萧县 因古属萧国之地,故名。 宋桓公为王,桓公把萧邑封给萧叔建立萧国,附属于宋。楚灭宋,萧县属楚。 秦首设萧县,沿袭2000余年。萧县在建国前夕,划归安徽。1999年,隶属宿州市。 萧县既是人口大县,还是粮食大县。是“中国防腐蚀业第一县"。 3:砀山县 古有砀山,秦首设砀郡,汉置砀县。公元526年,改安阳县。隋初,改安阳县为砀山县。沿袭一千余年。 砀山县以医疗器械,果蔬食品生物科技,新能源智能制造,为三大主导产业。“砀山梨"闻名天下。 4:灵璧县 “山川灵秀,有石如璧“,故名灵璧。 唐属谷阳县,1086年,北宋首置灵璧县。明清时属凤阳辖区,1999年,灵璧县属宿州市辖区。 灵璧县别名“霸王城”,是项羽被刘邦击溃自刎的地方。 轴承和食品加工是灵璧县的主导产业;灵璧县还是国家级商品粮基地。 灵璧县是中国观赏石之乡,是中国民间艺术(钟馗画)之乡。 5:泗县 境内有泗水,故名。 秦属僮县,夏丘县。唐属虹县。清属泗州,民国初,改泗州为泗县。1961年属宿县专区,延续至今。 泗县是安徽省蚕桑生产基地,是中国的棉花生产大县。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宿州市各区县名字的由来 宿州市 古属宿国之地,故名。唐元和四年(809年)
丁仪聊趣事社会
2025-04-14 22:48:44
0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