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上的老人名叫李德银,他曾在淮海战役中活捉过国民党第12兵团司令黄维,并且二次立特等功,然而他在退伍后却靠捡破烂为生,晚年更是不得不向当地政府求助,这是怎么回事呢? 不得不说,李德银活捉黄维,那是他一生的高光时刻。 1948年12月15日,李德银所在的中野3纵9旅警卫营奉命驻扎赵庄桥附近的小村子里,他们的任务是抓捕四处逃窜的国民党俘虏。 此时,解放军已经在淮海战役中消灭了黄维指挥的国民党第12兵团,俘虏了大部分军官和士兵,但里面却没有黄维,因此上级下令,必须活捉黄维。 那天夜里12点钟,李德银和几名战士正在村口巡逻,突然听到村外的地里传来一阵脚步声,隐约还有人影闪现。 李德银和2名战士迅速摸过去,向对方询问口令,结果对方答不出来,他们便猜到这可能是溃逃的敌人,1名战士拉了一下枪栓,结果那几个人分头就跑,于是李德银和战士们立刻分头去追。 很快,李德银就随一个穿黄大衣的人钻到了地边的沟里,他跳进沟里,把那个人给拽了出来,他见那人穿着黄大衣,手里还提着一个公文包,认定那人身份不简单,于是就把那人交给了司令部。 李德银的判断没有错,尽管那人在被问讯时声称是14军上尉司书,但很快就有被俘战犯指认出他就是国民党中将黄维。 这下,李德银可立了大功,他活捉黄维的事儿也很快就在部队里传开了,不仅刘伯承等领导专门接见了他,还给他记了特等功。 部队更是把他获得嘉奖的电报发到了他老家河北赞皇县,县长在收到电报后十分骄傲,不仅亲自将电报送到他家,还为此专门请戏班子在村子里唱了3天大戏。 其实,李德银是一名老革命战士了。 1938年,由于家乡被日军占领,八路军为了在敌占区开展抗日工作,就在他的家乡设立了一些联络据点。 有一个据点就设在李德银家,那时李德银才12岁,原本他想扛枪打鬼子,但由于人没枪高,部队不收,后来在他的软磨硬泡下,做了一名小通讯员,主要负责传递情报。 李德银是个小机灵鬼,他每次完成任务时,总把自己打扮成叫花子,而情报则被他巧妙地缝在裤脚缝里,敌人盘查时,往往不会把他当作盘查重点对象,所以他总能把情报及时传递出去。 不过,李德银也遇到过危险,有一次他往高邑县送情报,在过关卡时,被伪军给抓住了,他先是装傻充愣,但没能起作用,眼看就要被关押起来,急得他大哭起来。老百姓见他是个身世可怜的孩子,不由都围上来替他说话,伪军见状也不愿意惹麻烦,这才把他给放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部队派给李德银的任务也越来越危险,但李德银凭着胆大心细每次都化险为夷,并能很好地完成任务,后来他开始参加作战,凭着英勇的表现还当上了突击队队长。 解放战争时期,李德银先后参加了济南战役和辽沈战役等重要战役,歼灭了不少敌人,在淮海战役活捉黄维后,他又随部队南下,参与了渡江战役,并因在战斗中突破了敌人的防线,为战斗胜利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因此他再次荣立特等功。 新中国成立后,李德银凭战功和资历在部队里必然有个好前程,然而家人发来的电报,却改变了他人生的命运。 1951年,李德银的奶奶病逝,老病的父亲瘫痪在床,无人照顾,无奈之下只能给他发了电报。 李德银是个孝了,为了回去照顾病中的父亲,他向领导递交了退伍申请,随后他便带着两枚特等功勋章和几百斤粮票回了家乡。 后来,部队随着政策的完善,对于转业的士兵都给予了相应的福利政策,但在家种地的李德银认为国家正处于一穷二白的时期,他不能给国家增添负担,所以他并没有向当下政府申请。 一晃李银德就在家乡生活了50年,这50年里他送走了老病的父亲,结婚成家并有了2个女儿,然而不幸的是,由于家贫,体弱多病的老伴很早就离开了人世,2个女儿拉扯大后,有1个女儿竟然得了脑血栓,只能一直由他养在身边。 李银德由于早年在战场上受过伤,身体也每况愈下,后来不得不靠捡破烂为生,尽管生活艰难,但李银德一想到那些死在战场上的战友,就觉得自己能活着就已经很满足了,所以他仍不愿意向政府寻求帮助。 2008年,82岁的李银德身子骨越来越差,而女儿此时的病情也越来越严重,眼看着父女俩的生活就要陷入绝境,无奈的他终于找到了当地政府。 当李银德将珍藏数十年的特等功勋章拿出来时,政府人员不由大吃一惊,随后他们经过核实,赶紧给这位抗战英雄落实了国家补贴,使他和女儿的生活得到了保障。 2012年,李德银病逝于家乡,享年86岁。他在临终时交代,如果国家需要,他的特等功勋章就捐给国家。
照片上的老人名叫李德银,他曾在淮海战役中活捉过国民党第12兵团司令黄维,并且二次
麻麻赖赖
2025-04-14 14:00:16
0
阅读:48
九点烟
我辈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