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共学勉之 《偶作》冯道 莫为危时便怆神,前程往往有期因。 须知海岳归明主,未必乾坤陷吉人。 道德几时曾去世,舟车何处不通津。 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 四联诗如四味陈药,疗愈半世沧桑。它说逆境是未显形的机遇,时势是考验心性的道场。恰似老家屋檐下垂挂的冰凌,凛冬时锋芒冷冽,春日里化作润苗甘霖。守住心底那簇不灭的火苗,风雨再狂,亦是修行的助缘。 01莫为危时便怆神,前程往往有期因 【释义】:劝人不必因困境颓丧,前路自有因果机缘。如同种子深埋冻土,看似沉寂却酝酿生机,待春雷一响便破土成林。 犹记故园老井,早年逢大旱几近枯竭,乡人皆叹。怎料次年地脉疏通,竟涌甘泉至今。天地之道,晦明交替自有章法。半生浮沉教会我们:低谷时不妨效仿古松,任风雪压枝仍深扎岩隙。那些看似山穷水尽处,或许正是柳暗花明时。正如陶窑中的素胚,烈火炙烤非为毁灭,实为成就玉色冰纹。 02须知海岳归明主,未必乾坤陷吉人 【释义】:山河终属有道者,但天地未必辜负良善。恰似江河奔涌终入海,纵使百转千回,不改东流之志。 观千年银杏立于古刹,历兵灾雷火仍亭亭如盖。僧人说:"树有年轮记沧桑,心无挂碍自巍然。"这让我想起江南织娘,世道更迭中守着缂丝绝技,梭子穿梭间织就的不仅是锦缎,更是对文脉的守护。时势如潮,智者当如礁石:任浪涛拍打,守本心不移。正如老戏台上的铜锣,任凭风雨侵蚀,只要锣心不穿,总能敲出清越回响。 03道德几时曾去世,舟车何处不通津 【释义】:道德永存不灭,正如舟车总有渡口可寻。宛若古桥横跨急流,看似斑驳却承载千年步履,见证"德不孤,必有邻"的永恒。 曾在徽州见过明代族谱,绢帛残破而字迹如新,先祖"敦本善邻"的训诫清晰可辨。这让我想起茶马古道上的驿站,石板路早被马蹄磨出凹痕,但过客留宿时"信义为先"的规矩代代相传。世道或许如梅雨时节阴晴不定,但人心若持守如青瓷开片——裂痕处反而生出别样光华。恰似老秤杆上的金星,磨损愈多,刻度愈明。 04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 【释义】:只要心怀澄明,纵处险境亦能安身立命。犹如雪中翠竹,任寒风摧折,自有劲节凌霜。 拜访过终南山中的隐士,茅屋漏雨却满架诗书。问他何以自处,答曰:"檐下接雨水煮茶,窗前借月光读书。"这般境界令人恍悟:所谓立身之道,不在回避风浪,而在修得"八风不动"的定力。如同古琴的丝弦,纵使周遭杂音纷扰,只要抚琴者指法不乱,仍可奏出《幽兰》雅韵。 困境蕴含转机,心性决定境遇。天地因果有序,逆境实为淬炼道心的熔炉。当以古松劲节直面风雪,以青瓷开片的智慧接纳裂痕,在时势激流中守心如礁石。道德如古桥永立,善念似甘泉不息,只要持守澄明本心,纵处狼虎丛中亦能如雪竹立身,终将凛冬冰凌化为春霖,见证沧桑背后的生机流转。
国学经典,共学勉之 《偶作》冯道 莫为危时便怆神,前程往往有期因。 须知海岳
国学文化鉴
2025-04-11 10:35:15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