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大家警惕自己被榨干的文化体力。
小马赛克啊
2025-03-31 15:12:11
最近有一个很深刻的感受:
工作原因,需要时常关注网络信息和热点,手机的使用时间日渐增多,泡在一浪又一浪的海量信息里。自以为收获了很多新鲜的话题灵感,但回望却发现收获甚微,且很多原本应用于扎扎实实工作、生活、追求自我实现的精力也被消耗的所剩无几了,很难再调动起专注力去做需要自己真正投入的事情。
久而久之,有趣、有价值的事情统统退居二线,追求省事成了生活的第一准则,原本正常有序的生活搅得翻天覆地,而人也因此变得空虚乏力消极。
文化体力的下降是一场悄无声息的「肌肉萎缩」,我终于开始变得警惕。找了一些办法尝试恢复,这里记一下有用的——
1/ 半戒断社交媒体
只保留对自己切实有用的必要软件,并添加使用时间限制。一开始确实会非常难熬,好几次都忍不住想把它们下载回来,总觉得自己会错过很多有价值的内容。但挨过最初那一两周之后,我发现好像自己什么都没有错过,不参与娱乐吃瓜、不窥探他人的生活,没有陷入情绪潮汐,还得到了更多真正属于自己的效率时刻。
2/ 改变信息摄入的渠道
-想了解什么知识就去买纸质书,来代替「被动的接受海量泛信息」。再旷日累时地去阅读它,从每天读10页书开始做起,读完之后简单用自己的语言记录总结一下书中都讲了些什么,慢慢地,个体及具体的思考力、反省力、体悟力逐渐恢复。
-我还是保留了一些线上内容的信息摄入渠道,多是一些能提供相对系统和深入知识的内容社区,以及经典的电影、想看的纪录片、拓宽认知面的播客。
3/ 把注意力移到线下生活,拥抱真实
走出房间,离开那个困住你的环境,出门去做一些新鲜的、与世界产生真实链接的事情:
周一至周五的晚上我多数会选择饭后去散步,跟遇到的陌生邻居进行闲聊;周末探一家离家远一些的咖啡店,在那里喝一杯咖啡,放放空;或者去离家最近的公园走走,呼吸新鲜的空气;感受菜市场的烟火气息,买点新鲜的海鲜、蔬菜,做一顿丰盛的午餐。
-
当你夺回线下生活,观察世界的锐利恢复了,沉睡的感官复苏了,积极的能量因子在源源不断地发生交换,突然惊奇发现,人已经满血复活的状态了。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