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ESG报告,科技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
如果一家企业的年度报告里,藏着1500亿公里的纯电里程、5.04亿棵树的环保贡献、18亿元的员工持股计划,你会不会好奇,这到底是怎样的一家公司?其实这个公司大家都耳熟能详,就是“做得多,说得少”的比亚迪。
比亚迪2024年ESG报告,可以说是用实实在在的数据和行动,向世界证明,技术创新的尽头,是社会责任;企业发展的终点,是可持续的未来。
王传福说:“好技术应该人人共享!”这句话在说的真的太好了,而这句话也像一粒种子一般,深埋在比亚迪的企业基因里。2024年,比亚迪研发投入542亿元,诞生了许多亮眼的技术,就比如第五代DM技术、易三方平台等,但比技术更动人的,是它们的“普惠性”——从一线城市的电动公交,到偏远乡村的光伏储能,比亚迪让技术走出实验室,成为普通人触手可及的日常。正如报告中的“DREAMS”理念,技术创新的价值,不在于独占,而在于让更多人平等享受绿色生活的便利。
当然了,比亚迪的这些投入也是非常值得的,就像比亚迪自己说的一样,为地球降温1°C,不只是个承诺,也是一步一脚印的前行之路。“2045年全价值链碳中和”的目标看似遥远,但比亚迪选择用每一步行动丈量:全年节能改造项目超410个,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1万吨;三废处置投资14.1亿元,污染物100%达标;存量新能源车累计里程相当于植树5.04亿棵……数字背后,是一个更朴素的逻辑:减碳不是口号,而是生产线上的一个零件、供应链上的一次优化,甚至是员工通勤时的一辆电动车。
除此之外,比亚迪也在积极的履行社会责任。30亿元的教育慈善基金,资助高校学子、普及新能源技术;在贫困地区建厂,带动就业;用“0元持股计划”让1.2万名员工共享发展红利。这份“中国式浪漫”,或许不够高调,却足够厚重。比亚迪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不需要华丽的宣言,只需看供应商付款周期比行业快127天,看纳税总额510亿元如何反哺社会。
如今,ESG是中国企业出海的“隐形门槛”,而比亚迪的答案很硬——成为全球首批通过ISO IWA 48:2024标准的企业,用欧盟ESRS框架对标国际,以技术为盾牌破解海外市场的可持续发展质疑。从“技术藏得深”到“标准走得前”,比亚迪证明了一件事:真正的世界级企业,不仅要会造车,更要会造“未来”。
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比亚迪似乎是个“异类”,它不擅长制造热搜,却用59,691件专利筑起“技术城墙”。就如这份ESG报告,没有宏大的叙事,只有扎实的脚印。正如网友所言:“你可以永远相信中国工程师的实干精神。”比亚迪的故事,从来不是写在纸上,而是印在每一公里纯电里程中,刻在每一个减碳目标里——毕竟,行动,才是最好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