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我在一个山区乡任党委书记。乡党政办主任比我小两岁,很年轻,是从农村考出
瑞霖来了
2025-01-05 16:04:32
三十年前,我在一个山区乡任党委书记。乡党政办主任比我小两岁,很年轻,是从农村考出来的大学毕业生,很有文才,能写材料,忠诚朴实,勤奋努力,头脑也很灵活。
初到山区乡,我面对的是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发展缓慢的局面。而这位年轻的党政办主任,很快成为了我工作中的得力助手。在制定全乡发展规划时,他凭借扎实的文字功底和对乡情的深入了解,将规划书写得条理清晰、目标明确,为山区乡的发展描绘了一幅美好的蓝图。
当时,全乡首要的难题就是交通不便。狭窄崎岖的山路,不仅让村民出行困难,也严重制约了农产品的外销。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和他四处奔走,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他不辞辛劳,一遍又一遍地修改项目申报材料,详细阐述修路对山区乡发展的重要性。在与上级部门沟通时,他思路清晰,准确地回答各种问题,最终成功为修路项目争取到了关键的启动资金。
修路期间,他更是全身心投入。每天天不亮就赶到施工现场,协调解决各种问题。有一次,施工队与当地村民因土地占用问题产生了纠纷,村民们情绪激动,一度阻碍了工程进度。他得知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耐心倾听村民的诉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村民解释修路的长远意义,承诺会妥善处理土地补偿问题。经过几个小时的沟通协调,村民们终于理解并支持了修路工作,工程得以顺利继续。
道路通车那天,全乡百姓欢呼雀跃。看着村民们脸上洋溢的笑容,他和我都深感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道路的畅通,为山区乡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们开始思考如何利用本地资源发展特色产业。他经过深入调研,发现山区乡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适合种植一种优质茶叶。于是,他又积极推动茶叶种植产业的发展。
为了让村民掌握种植技术,他邀请农业专家到乡里举办培训班,自己则当起了“翻译官”,把专家专业的术语转化为村民听得懂的大白话。从茶园的选址规划,到茶苗的种植培育,再到后期的病虫害防治,他都全程参与指导。在茶叶采摘季节,他又忙着联系茶叶收购商,帮助村民拓宽销售渠道。
随着茶叶产业逐渐走上正轨,山区乡的经济有了明显起色。但他并没有满足于此,他深知,教育才是山区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当时,乡里的学校设施陈旧,师资力量薄弱。他积极联系外界的公益组织和爱心企业,为学校捐赠教学设备和图书。同时,他还努力争取政策支持,提高教师待遇,吸引了不少优秀教师来到山区乡任教。
在他的努力下,学校的教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也大大提高。看到孩子们在明亮的教室里认真学习,我们仿佛看到了山区乡未来的希望。
在推动经济和教育发展的同时,他也注重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他组织成立了文艺宣传队,利用农闲时间编排节目,宣传党的政策、倡导文明新风。他亲自参与创作了许多贴近村民生活的文艺作品,深受大家喜爱。每次文艺演出,都吸引了众多村民前来观看,整个乡充满了欢声笑语,邻里关系也更加和谐融洽。
时光荏苒,转眼间几年过去了。由于工作出色,他得到了晋升的机会,调到了更重要的岗位。但他对山区乡的感情却丝毫未减。离开后,他依然关注着山区乡的发展,时常为我们提供一些宝贵的建议和信息。
在他离开后的日子里,山区乡在新的领导班子带领下,继续沿着他和我共同规划的道路稳步前进。茶叶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不仅成立了自己的茶叶加工厂,还打造了具有本地特色的茶叶品牌,产品远销全国各地。教育质量的提升,让越来越多的山区孩子考上了大学,走出大山,用知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三十年后的今天,我再次回到山区乡。这里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宽敞的水泥路通到了家家户户门口,一栋栋崭新的楼房拔地而起,茶园里茶树郁郁葱葱,学校里传来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看着眼前的一切,我不禁想起了那位年轻的党政办主任。他的努力和付出,为山区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今,虽然我们都已不再年轻,但那段共同奋斗的岁月,始终铭记在我心中。他用自己的青春和才华,为山区乡的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他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山区乡干部,为了家乡的发展,不懈努力,奋勇前行。而我们共同走过的这段历程,也成为了山区乡发展史上一段难忘的篇章,永远镌刻在这片土地上,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美好生活,创造更加灿烂的明天。
0
阅读: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