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氢弹采用的“于敏构型”,是中国科学家于敏独创的氢弹构型,正是这种氢弹构型使中国在氢弹研制上以世界第一的速度完成了由原子弹到氢弹的过程。 从原子弹到氢弹,美国用了将近7年半,而中国只用了不到三年,研制速度乃是世界第一。 要知道,原子弹爆炸成功只能说明中国成为当代世界核心体系的象征,但真正让中国得到整个世界的认可,非氢弹不可。 虽然世界上有很多国家都说自己有氢弹,但关于氢弹的构型,有且仅有两种,一种是中国的于敏构型,另一种是美国的TU构型。 美国当年完全就是拿昂贵的核材料砸出来的氢弹,但中国当时可没有这个条件,只能通过不断地试错的方式,一次又一次解决所有疑问。 更何况当时西方国家都在进行高度的技术封锁,我们想要自主研发出闻名世界的氢弹,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但在那个年代,困难对于我国来说,不过是家常便饭,西方不愿共享技术,我们就走自主创新的道路,事实也证明我国这条路走的非常正确。 从技术层面来看,美国的第一枚氢弹完全不具备实战能力,整个氢弹下来足足有几十吨,妥妥就是个核爆炸装置,但中国的第一枚氢弹,其小型化远超于美国氢弹,出厂就具备了实际投送以及实战的水平。 就连美国军事领域都在流传一句话,说中国氢弹可以抵过十个集团兵。 这也可以变向证明中国的氢弹并非抄袭,也不是美国TU构型的延伸,而是自主创新出来远超TU构型的于敏构型。 至于于敏构型为何如此巧妙,只能说中国科学家于敏的学术功底过于深厚。 1966年,于敏在上海做氢弹理论实验,当时计算机不断在往外吐纸带,上面记录的全都是氢弹每个时间点以及空间点的各种变化,而于敏仅看了一眼,就发现纸带上的数据从某个时间点开始出了问题,这也导致后边的数据全都是错误的。 对于不懂计算机编程的人来说,像这种“hWnd,WM_KEYDOWN,0x4b ,0x250001”就已经是天书,能看懂天书的内容已经不容易。 比如于敏当初看过的纸带,上面有一系列规律的小孔,每行有9个孔,其中1个用来控制,剩下的被称为“信息孔”,有孔的代表着二进制中的“1”,没有孔的则代表“0”,这8个孔可以代表数字,也可以代表字母,甚至可以代表字母,想把这些翻译成人能理解的信息极其困难。 但于敏却只看了一眼就发现了其中的问题,其学术功底以及水平堪称高深莫测。 正是于敏所独创的于敏构型,才让中国彻底打响了名声,也让我国在氢弹领域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每个国家都在严格保密这种氢弹构型,这也导致外界根本不知道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大家更关心的是哪个国家有多少什么级别的核弹头。 对比五常国家的核武器,其他国家核武器的水平只能算得上“威胁地区和平”,真正想达到“维护世界稳定”这种真理级别,同样需要看是否拥有氢弹这种“高级”核武器。 印度之前就表示过自家的氢弹成功爆炸,但明眼人都知道这绝对不可能,所以当时没有国家认可或者承认这件事。 这样看来我国的核武器发展速度确实称得上飞快,但在成功的背后,离不开于敏等国家功臣的艰苦奋斗,正是他们为中国做出的伟大奉献,我们才得以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让我们致敬于敏,致敬中国伟大的科学家。 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大家对此事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讨论,感兴趣的可以点击头像加关注,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我们下期见。 信源: 原文登载于中国科学报2015年01月16日关于《中国的于敏氢弹构型比美T-U构型更巧妙 体积更小》的报道
中国氢弹采用的“于敏构型”,是中国科学家于敏独创的氢弹构型,正是这种氢弹构型使中
一叶知大事
2025-01-02 16:13:39
0
阅读: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