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自从赢得大选后,在上台的前夕,就对中国释放了很多友好的信号,以前特朗普对中国的政策就是各种制裁,而现在却有了友好结交的信号,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中美双方是否能出现联手的局面?
在中美关系错综复杂的局势中,美方的言行往往在“合作”与“打压”之间反复横跳,在中美合作的道路上,真正的障碍究竟是什么?是否能真正的合作?
一、美国的示好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美国最近频频对中国进行示好,其实并不是一时兴起,这背后可能是更多的压力而导致的,说到底就是利益驱动,尤其是在全球局势动荡的局面下,示好的价值越来越明显。
俄乌冲突已经持续了两年多,现在各个国家都深陷这个泥潭中,尤其是美国进行了多次军用援助,获得的效果甚微,而且现在俄罗斯已经逐渐掌握了主动权。
特朗普已经准备甩手了,他已经希望和平解决俄乌冲突了,但是这也受到了很多的阻力,而美国就是想对中国示好,进而在结束俄乌冲突上获得更多的推力。
其次,经济上的挑战也越来越多,中国的经济再近些年快速的发展,而美国自己却深陷债务问题和通货膨胀,阻碍着美国的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持续放缓。虽然美国一直试图通过供应链来削弱中国的经济发展,但收到的效果却很小,美国的大量企业都离不开中国的市场。
特朗普正是发现了这些问题,美国的经济市场完全离不开中国,所以,就有了对中国示好的现象,来维护自己的经济。
最后就是政治和军事上的考量,中国的军事实力在近些年快速崛起,而且国际地位也逐渐上升,美国为了维持自己的霸权主义,不能不考虑中国的存在。美国在亚大地区进行了很多的布置,来削弱中国的实力,而现在的各种制裁都受到中国的严厉抵制,美国已经发现这一步无法行动,于是就有了妥协,也是为自己留一个退路。
总的来说美国示好的背后,既是对现在妥协,也是对未来利益的考量,说白了美国的示好就是为了更多的战略考量,至少现在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已经发生了更多调整。
二、艾利森的访华和态度的转变 艾利森访华引起了很多的议论,曾经对中国有很多的强硬态度,让双方的关系非常紧张,而现在觉话锋一转开始表明双方要开始和平相处,而不是一味地打压。或许艾利森不是天真地认为中美之间不存在矛盾,而是发现了一个事实:美国现在已经没办法像过去那样稳稳压住中国了。
过去,美国的军事实力全球领先,各种航母战斗群、先进的战机和军火在全球都占有重要的话语权,让他们在各种时候都拥有压倒性的优势。而现在中国的军事力量得到了快速发展,而且和另一个俄罗斯也建立了更多的合作,已经让美国感动到了深深的压力,艾利森看得很清楚,如果紧张的局势继续下去,中美冲突的可能大大增加。
除了军事上的考量,和全球局势的变化也有深刻的联系,中美的经济相勾连,作为第一第二的经济大国,如果中美的贸易问题不得到妥善的解决,全球经济都可能受到更多的影响。美国也是看到了这里面的后果,才有了中美需要合作的可能,更多的是出于利益的考量,而不是单纯的和平主义。
三、中美合作的阻力与未来 中美合作听起来是一个美好的目标,虽然美国在很多的方向上都有了这样的考量,但在涉及更深层次的矛盾上,双方始终不能达到和解都可能,也许在未来真的能联手,但现在更多的是有合作的意愿。
中美联手最大的阻力就是在台海问题上,尽管两国在其它的领域有合作的可能,但在台海问题中,美国一直都不肯放手,各种军事和言辞上的支持,直接挑战了中国的底线。中国始终表明: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任何外部干预都不能接受,而美国的各种支持,一定是横亘在两国合作上最大的鸿沟。
接着就是经济上的考量,虽然两国的贸易各有往来,但经济的摩擦同样不会少,比如,美国一方面需要中国的市场,另一方面却对中国的各种技术领域进行封锁。
而军事上,中国的快速发展已经严重的阻碍了美国的霸权主义扩张,美国一部分政客已经将中国列为最大的竞争对手,在亚太地区进行更多的军事较量。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妥善解决,中美的合作只能徒有虚表,彼此打击和怀疑可能衍生出更大的问题。
当然,中美联手的可能也会出现的,全球环境问题,卫生安全,经济危机和各种恐怖行动等问题的猖獗,都促使着两个大国能和平相处。
不过要想实现真正的合作,中美双方必须在多个领域进行妥协,美国需要认识到中国的崛起已经势不可挡,已选择尊重中国的发展:而中国也要在一些领域进行让步。两国需要找到在共同的利益,而不是在各自的短板上进行阻挠。
结语 未来或许可以看到中美联手,但这一定是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建立的,如果双方依然进行对峙,这将对全球都带来危机,只有在全球合作的前提下,才能找到合作共赢的道路,实现真正的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