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王家烈被迫交出兵权,心如死灰下提出四处考察,蒋介石还给他5000元当做费用,可王家烈前脚刚搭乘飞机离开,他在贵州的老窝就被特务给“端了”! (信息来源:中国网2015.2.12蒋介石借追击中央红军解除王家烈兵权) 如果提起红军长征、黔军与中央军的交锋,或许很多人都会联想到那个充满纷争的贵州,以及一个绕不开的名字——王家烈。 他的一生如同一场跌宕起伏的戏剧,从军阀混战中的崛起到在内斗中败落,再到新中国的建设者,这背后,是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抉择。 1930年代的中国,贵州作为偏远内陆地区,长期处于地方军阀的割据统治中。 王家烈,原本只是一个籍籍无名的小连长,却凭借个人能力和左右逢源的手腕,逐渐登上贵州权力的顶峰。 他的成功不仅依赖于蒋介石的支持,更在于善于在地方矛盾中取势,蒋介石授予他讨逆大将军的头衔,让他的部队实力大增,最终击败毛光翔等竞争对手,成为贵州的实际掌控者。 军阀之间的权力平衡如同走钢丝一般危险,蒋介石为了全面掌控贵州,故意挑拨王家烈与其他地方军阀的矛盾,轮番支持对立双方,使王家烈在不断的战争中消耗殆尽。 即便他一度成为贵州的“一把手”,也未能巩固真正的权威。 红军长征进入贵州时,王家烈的部队被迫成为“前线”的抵抗者,在乌江、遵义等地,他多次调动军队阻击红军,尽管战斗力被讥讽为“羊兵”,但为了保住地盘,他还是倾尽全力。 在蒋介石的谋划里,这一切仅仅是一场“借刀杀人”的棋局罢了。 中央军在薛岳的指挥下,趁着红军的压力直接占领贵阳,甚至截断了贵州与广西之间的鸦片运输通道,控制了这片地区的重要财源。 这一行动不仅让王家烈失去了老巢,更使他与桂系的合作计划成为泡影。 1935年,随着红军的西进,王家烈的部队被严重削弱,蒋介石趁机以失败为由,对其展开全面打压。 他利用内部瓦解策略,买通王家烈的两位师长何知重、柏辉章,迫使他们反叛并包围王家烈的驻地。 同时,蒋介石以整编为借口,将王家烈的军队缩减至仅剩6个团,彻底剥夺其军事力量。 面对岌岌可危的局势,王家烈已经无力回天,他的部队被蒋介石一步步削弱,内部被收买的师长何知重、柏辉章纷纷倒戈,使他在军中彻底失去了威信。 经济上,蒋介石通过克扣军饷的方式进一步逼迫王家烈,无论从兵力还是资源,他都陷入了一片死局。 此时的王家烈已经深感无力再战,他被迫到贵阳面见蒋介石,提出辞去职务,想借“出外考察”之名逃离困境。 然而,蒋介石一方面安抚表面情绪,假意表示同意他的请求,另一方面却以“在国内各地看看就可以”为托词,限制了他的行动范围。 蒋介石迅速通过媒体发布消息,宣布王家烈被“擢升”为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并象征性地拨给他5000元旅费。 随后,蒋介石安排张学良用飞机将王家烈送往汉口,甚至破例给予“特准免考入陆军大学”的待遇,以“体面”的方式完成权力清洗。 蒋介石敏锐地察觉到桂系军阀可能对王家烈伸出援手的潜在威胁,他迅速任命与李宗仁、白崇禧关系密切的吴忠信接任贵州省主席,以安抚桂系情绪,同时彻底消除王家烈可能借助外援重整旗鼓的隐患。 这一连串的安排,不仅稳固了蒋介石在贵州的控制,也为他巩固中央军对西南地区的主导地位铺平了道路。 对于王家烈而言,这种被强行“升迁”的安排表面风光,却注定是权力生涯的终点。 他的军事和政治根基被连根拔起,从此只能远离权力中心,在表面荣誉掩盖下,成为一名不再有实际影响力的摆设。 命运的转折总是出人意料,在解放战争时期,王家烈曾试图反蒋,但未能成功。 新中国成立之后,他立刻响应党的号召,毫不犹豫地将自己位于虎峰的豪宅卖掉,用这笔钱来偿还之前对贵州人民的剥削欠下的债务。 他的悔过与贡献,得到了新政权的认可,重新被任命为地方职务,为贵州的建设鞠躬尽瘁,直到1966年病逝,结束了他充满戏剧性的一生。
1935年,王家烈被迫交出兵权,心如死灰下提出四处考察,蒋介石还给他5000元当
市井老李
2024-12-13 16:17:53
0
阅读: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