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美国一招让我国堆积如山的己内酰胺产品变成废品,而中石化的技术人员,对

午夜游民 2024-12-07 10:56:33

2001年,美国一招让我国堆积如山的己内酰胺产品变成废品,而中石化的技术人员,对此都没有办法,感受到了绝望,可这时,有一个人站出来扭转了局面。   在2001年时,中国还没有掌握己内酰胺的自主生产技术,每年都需要大量从美国进口。

己内酰胺是制造尼龙的重要原料,像服装设计、化工研究以及重工业发展,都需要它。

中国当时一直在这方面发展,技术瓶颈也即将突破。

当我们终于制造出了己内酰胺,却迎来了重大打击。

当这些自主生产的己内酰胺产品上市时,我们发现,与美国的产品比,无论是质量还是技术,中国都差很大。

了解后才知道,美国早就对己内酰胺生产技术进行了升级,而他们卖给中国的,却是已经被淘汰的老旧机器。

本来我们想的是,之前无法去突破技术,所以不如去买西方的先进机器,先去生产己内酰胺。

但是没想到,最后我们是被美国摆了一道。

这直接让中国的产品质量低下,成本还高,那些堆积如山的己内酰胺产品,成为了一堆废品。

对此情况,很多人都在想,这要如何是好。

而就在这时,一位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站了出来,他就是闵恩泽,被誉为“催化剂之父”。

闵恩泽出生在1924年,在乱世中,他还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

在毕业之后,他就开始投身于国家的工业建设中。

当时中国的工业技术落后,他却十分努力,一直想着,要让国家掌握核心技术。

后来他就选择了石油化工,因为当时这被称为高科技领域。

在石油化工方面,他那时候知道,没有催化剂,石油无法被有效地转化为各种有用的产品。

所以他那时候就开始致力于,去研究催化剂,即使条件艰苦,资金也不够。

但是他就在这种情况下,研制出了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催化剂。

而在中国面临己内酰胺的困境时,他再次挺身而出。

他发现,中国己内酰胺生产工艺之所以落后,关键在于从原料苯到环己酮肟这一复杂的中间环节长期制约了我国产业的发展。

所以他开始去研究这方面,必须要去开发一种核心催化材料。

后来他就研究出了钛硅分子筛。

这种新型材料能够将环己酮肟催化为环己酮,这就是技术上的重大突破。

随后中石化在原有设备基础上建成了新的生产线,大规模投产自主研发的高端己内酰胺产品。

这些产品在世界上也立刻出名了,而中国也很快就崛起成,全球最大的己内酰胺生产国之一。

这让我们直接摆脱了技术垄断和价格操控。

0 阅读:1088
午夜游民

午夜游民

少看一些八卦,多看一些世界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