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鲁豫采访袁隆平:“您知道巩俐吗?”袁老回答:“不知道。”“周杰伦呢?”袁老又摇了摇头,鲁豫忍不住吐槽:“您居然不知道这些当红明星,也太落伍了吧!”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袁隆平,一个与泥土、稻田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名字,出生于战火纷飞的年代,六岁的他跟随父母颠沛流离,目睹了逃难百姓的饥饿与苦难,这段经历在他幼小的心灵深处埋下了一颗种子,一颗要让国人吃饱饭的种子。 带着这份朴素而伟大的理想,他选择了西南农学院,开启了与农业的不解之缘,他并非生来就注定伟大,他只是一个对农业充满热爱的普通人,他喜欢观察植物的生长,研究植物的特性,整日流连于田间地头,就像一位辛勤的农夫。 1961年夏日,一次偶然的发现改变了袁隆平的人生轨迹,也改变了中国乃至世界的粮食格局。 一株天然杂交稻,颗粒饱满,穗粒数远超普通水稻,这让他看到了希望,然而科研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第一年的试验以失败告终,杂交后代性状分离,产量并未提升。 但他没有放弃,而是更加深入地研究水稻的遗传奥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几乎将全部时间都投入到杂交水稻的研究中。 1970年,转机出现,在助手的帮助下,袁隆平发现了雄性不育的野生稻,也就是后来的“野败”。这是一个关键的突破,为杂交水稻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他将“野败”的材料公之于众,推动了杂交水稻研究的协作与发展,1973年,三系法杂交水稻培育成功,标志着杂交水稻研究取得了历史性突破,随后,“野败”在全国推广种植,水稻产量大幅提升,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 国际荣誉纷至沓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世界粮食奖……然而这些荣誉并没有让袁隆平停下脚步,他继续改进杂交水稻技术,研发超级稻,不断挑战水稻产量的极限,他心中装着的,始终是国人的温饱,是国家的粮食安全。 在袁隆平的世界里,科研、稻田、试验数据占据了大部分时间,他过着简单而规律的生活,就像一个普通的退休老人,他会去菜市场买菜,会自己做饭,也会去固定的理发店理发。 鲁豫的提问,或许并非恶意,却反映了当下社会的一种现象:大众对娱乐明星的关注度远超对默默奉献的科学家的关注度。 在娱乐至死的年代,明星的曝光度更高,更容易进入公众视野,而科学家们则往往隐身于实验室和科研基地,默默耕耘,不为大众所熟知。 袁隆平,一位平凡而伟大的科学家,他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家国情怀,什么是科学精神,他淡泊名利,默默耕耘,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了杂交水稻事业,他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科学家的奋斗史,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一面反映社会价值观的镜子。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应该关注那些默默奉献的英雄,那些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杰出贡献的平凡巨匠,他们或许不为大众所熟知,但他们的贡献却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 致敬袁隆平,致敬所有默默耕耘的英雄!我们也应该思考,在追逐个人梦想的同时,如何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的生命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信源】《鲁豫有约》
2008年鲁豫采访袁隆平:“您知道巩俐吗?”袁老回答:“不知道。”“周杰伦呢?”
午夜游民
2024-12-05 10:17:31
0
阅读: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