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温州,一女子获得美国绿卡后,又想回国分红,谁知村委会早就把她除名,剥夺了她的分红资格,女子大闹,她跑到镇政府,镇政府认为,村委会做的没错,随后她告到法院,法院经过调查,原来女子早在十几年前,已经移民美国,如今在美国混不下去,又想回来领分红,法院的判决亮了。 陈望美(化名)已经移民美国多年,但实际上陈望美出身并不算好。 陈望美出生在温州青山村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从小她就对国外的生活心驰神往。在她看来,中国的农村落后、贫穷,不值得她为之奋斗。 二十多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年轻的陈望美结识了一位美国人。陈望美转念一想,要是能和他结婚,岂不是就能实现她的“美国梦”了? 于是她抓住机会,对这位美国人承欢献媚,两人迅速结婚。陈望美也移民美国,毫不留恋地离开了生她养她的家乡。 然而,就在去年,陈望美得知一个令她兴奋的消息:青山村因为城市扩张需要进行土地征收,村民们将获得可观的补偿金。 一向精于算计的陈望美立即看到了获利的机会。她认为,凭借自己仍在村里的户口,应该能分得一杯羹。 陈望美立即订了机票回国。当她踏上阔别多年的故土时,眼里没有丝毫怀念,只有对即将到手的钱财的渴望。村子的巨大变化让她感到惊讶,但更多的是对这片土地开发价值的盘算。 陈望美直接来到村委会,理直气壮地要求参与土地补偿金的分配。然而,她的要求遭到了村委会的拒绝。村委会主任李大山解释说:"陈望美,你已经移民美国多年,实际上不再是我们村的常住居民了。按照现行政策,你不具备参与分红的资格。" 这个决定让陈望美勃然大怒。她开始大声辱骂村委会成员,称她们是"土包子"、"井底之蛙",不懂得尊重"美国公民"。 她威胁说要动用在美国的关系,让村里吃不了兜着走。陈望美的无理取闹让村民们感到既愤怒又无奈。 不甘心的陈望美决定向镇政府投诉。在投诉过程中,她极尽谄媚之能事,声称自己是"为了宣传中国文化才移民美国",现在是"爱国华侨",理应得到特殊照顾。然而,镇政府经过调查后,仍然支持了村委会的决定。 陈望美恼羞成怒,开始在村里四处散布谣言,称村委会贪污腐败,镇政府徇私舞弊。她甚至联系了一些境外媒体,试图给当地政府施加压力。 这些行为让村民们对她彻底失望,纷纷指责她是个忘恩负义的小人。 经过深思熟虑,陈望美决定采取法律手段。她聘请了一位律师,将村委会告上了法庭。 然而,法院经过调查后发现,陈望美不仅长期定居美国,还曾多次公开表示自己是"骄傲的美国人",与中国"划清界限"。 在美国期间,她积极参与了多个反华组织的活动。这些证据有力地证明了陈望美早已不认同自己的中国身份。 最终,法院判决支持村委会决定,认为陈望美作为长期定居美国的"美国人",不应享有青山村土地补偿分红的权利。 这个判决让陈望美彻底失去了理智。她在法庭上大发雷霆,辱骂法官是"共产党的走狗"。离开法院时,她扬言要向国际社会告发中国的"人权问题"。 陈望美的所作所为在当地引起了极大的反感。村民们纷纷谴责她的自私自利和背信弃义。 有人指出,像陈望美这样的人,一边享受着国外的生活,一边还想不劳而获地分享国内发展的红利,简直是典型的"吃碗里、看锅里"。 这个案例也引发了人们对于海外华人身份认同的讨论。很多人认为,像陈望美这样的人,早已背弃了自己的文化根源,只是为了一己私利才想利用自己的中国身份。她们的行为不仅损害了真正在国内生活的人们的利益,也给海外华人群体带来了负面影响。 最终,陈望美灰溜溜地离开了家乡。她的所作所为不仅没能得到任何利益,反而失去了最后一丝与故乡的联系。 这个案例也给那些心存侥幸、想要坐享其成的海外游子们敲响了警钟:身份认同不是一个可以随意利用的工具,而是需要用实际行动去维系的纽带。 (来源:央广网——浙江女子持美国“绿卡”欲回村分土地补偿费 法院不予支持)
浙江温州,一女子获得美国绿卡后,又想回国分红,谁知村委会早就把她除名,剥夺了她的
陈志华观世
2024-10-11 11:49:5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