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个心理学问题:端到端和人类驾驶心理的矛盾之处》最近半年来,聊智驾就必然说端

新能源贺宝 2024-10-08 11:03:30

《聊一个心理学问题:端到端和人类驾驶心理的矛盾之处》

最近半年来,聊智驾就必然说端到端,如果你不说这个词,你如同“大清完了”一般的out,而且端到端的一步步从官方测试,到民间测试,围观者都很好奇,且向往,如同是一个自动驾驶的共产主义就要到来,我也测试开过很多台车的端到端,并和头部的几个智驾总监聊过几次深入的,今天有一个非技术类的,心理学论点,想在新出行社区和大家讨论:

1:端到端用大白话就是把“五星老司机”的行为采集,用于训练,不再简单的遵循之前的“规则话智驾”,而是更加的拟人,更加的类人化驾驶,而这里类的人都是开车开得很好的人,AI技术会不断的学习人的驾驶模式,人类的一些知识,从而不断的训练,终极达到自动驾驶的目的。

2:我心里想的这个矛盾点是:“他人老司机的驾驶和非自己开车的惧怕之间的矛盾“。

我来一个不那么恰当的例子说明一下:很多老司机都坐过自己老婆的副驾,有些时候自己老婆开车的速度并不如自己快,也不如自己猛,但我们在副驾上都有很惧怕的感觉。

为什么?

因为这不是自己在开,自己没有信心,方向盘并不是自己在操控。

这次国庆节我也遇到一个场景:一个高速主路上的大曲率左弯,我在最左道,前方的中间道是一个大货车,车上有10多台运输的商品汽车,我这道前方的车变道出去了,我前面形势一片大好,这时候智驾开始加速冲入这个左弯,我心里明明知道非常安全,留有安全距离,但我的嘴巴依然在哇哇的大喊大叫,车内一片惊呼!技术的完美和内心的惧怕在这一刻完美协同出现。

3:我想的这个矛盾点就在于:端到端越来越训练成熟了,这个机器驾驶者会越来越类人类老司机了,也就是大家说的“端味儿越来越浓了”,是比普通人开得更好更安全,但一个普通车主和这个智驾之间的信任度,并没有完整的建立好,也许有人很快,也许有人需要一年甚至更长,性格不一样。

会不会有一种情况:端味很浓的时候,他反而觉得“冷汗指数”比较高,并不是技术和物理上的不安全,而是他心理上的惧怕?之前是过规则的,他可能大概知道这个规则的边界,现在会有一些会让你不自觉发声“WC”的案例,有很多不能预期到的场景。

4:我有一个观点:

短期内,路上的车智驾的比例还很低的这个时期,用智驾会大大的减低我们的疲劳,是一个非常好的东西,但它肯定会付出一丢丢“效率降低”的代价,就是不那么“类人”的变道和穿插,这个代价我觉得相对于疲劳是值得的,特别是高速上,很多时候,那种积极的穿插变道,其实最终快不了2-3分钟。

最后:

我在想,各家主机厂的智驾工程师在一门心思想做好“端到端”,全力让智驾更类人,更像老司机的同时,是否也应该考虑一下这个“非自己开的惧怕心理指数”,从驾驶和技术上看,它是合理的,但从车主心理学角度,也许就未必了?...

0 阅读:7
新能源贺宝

新能源贺宝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