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萧条,诡异的美国金融局
超级“压力锅”
中美金融战,进入最巅峰决战阶段!
今天,A森终于可以给大家分析一下整个美国的打法逻辑,以及目前我们站在哪里了。
原因很简单,美国差不多把能打的牌,全部打出来了。
长期跟着A森学习的朋友都知道,我们是生产为主,美国是消费为主,没有优劣,无非是全球价值链分工角色不同罢了。
看过我早期三本书的朋友应该还记得,我说过,生产大国必然以消费大国的内需为锚。不仅是需求维度,还有金融、货币、信贷周期和财政周期,都是如此。
这个道理我们都知道,以美国的精英们的脑子,怎么可能不知道?
所以,美国利用自己高债务大规模续贷截止期到来之前有大约2年的“喘息期”,对我们发动了史诗级的金融战,就成为了可能。
其实,这才是美联储未来不得不降息的根本原因,即,“喘息期”快要结束了。
美国在次贷危机爆发的时候就知道,我们的内需之母是房地产,且房地产和中国经济核心动能地方财政直接关联,这和网上各种唱空中国楼市的认知完全不同。网上一些所谓的分析房地产走势,可以完全不顾及如此关键性的制度安排和现实情况,也是匪夷所思。
人家利用我们有8000多亿美元中资美元债(大多是跟房地产有关),将我们的中资美元债市场直接打爆,进而直接冲击开发商群体和地方财政,从而对我们的内需需求侧造成毁灭性的打击。而且,这些东西又联系着我们的商业银行,可谓是火烧联营。
与此同时,唱空中国经济,大谈中美博弈和所谓的兔子站队大毛等理论,逼所有其它外资尽可能多的抽走流动性,使得杀伤力达成最大化效果。
这个时候,再打击人民币离岸市场的汇率,从而在2023年至今年一季度,造成近乎寒蝉效应。
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央妈放水,其它任何举措是没有用的。关键是,前面还有疫情三年的“现金流量表危机”的后遗症。
可是,央妈要放水给居民家庭,命门是降息,即,尊重大滞胀时代的现实“成本弹性大于收入弹性”。
大家赚钱很难,那就从成本端想办法。最好的成本端想办法,就是全员融资成本全部打下来,让它与实际的收入水平对应起来,而不是倒挂。
可是,这个事情央妈又说了不算,因为美国极限加息,只要我们这么干,大量我们的储蓄就会润,进而对人民币汇率产生巨大冲击。
这就是真正的金融阳谋!
——————————
这个局有多牛逼?全国大多数地方的二手房价平均跌幅在2~3成区间。
如果这个区间再被击穿,那就是地方财政吐血,以及商业银行倒地不起。
这就是为何马上各种楼市救市举措全部来了,除了货币端,其它能给的红利都给。
中国的出手也换来了美国的不悦,我打你,你还敢防守?
在对中国需求侧各种进攻的同时,今年美国又强化了对我们的供给侧出手,最新的例子就是“产能过剩”的谣言。
很明显,这是要打击我们的外需,相当于是在供给侧的压力也同步放大。
与此同时,在科技战等各种先进制造业维度进行封堵、污名化和搞破坏,更让我们的供给侧本身鸭梨山大。
这些组合拳放在一起,其实就是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个维度,同步对中国发动总攻。
历史上,有什么经验可以参考吗?
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后,内需崩了。接踵而至的是,美国以邻为壑,国际贸易崩了,还被其它国家的供给端处处设置限制。最后,就是10年大萧条。
我们这次的区别是,不是我们主动以邻为壑,我们是被动以邻为壑,人家要封堵我们。
不过,结果是一致的目标指向:
通过在供需两端全部遏制我们,让我们国内供需失衡到达无以复加的地步,最后让中国经济出现“大萧条”。
是的,这才是美国本次金融局的最终战略设计。
因此,现在还跟着美国一起唱空,这到底是是站队哪一边?不言而喻了。
假设这场人为定向制造的“大萧条”彻底失控,中国经济真的是会被打回东南亚那种低端制造水平的。
也恰恰是因为有形之手看懂了,所以,不管美国人如何搞,村里就是疯狂给产能杠杆加码。
也就是说,凡是鹰酱不喜欢的,兔子全部喜闻乐见的去干。
先吃大毛,后面直接和侵吞兔子手里的财富,这原本就是美国及其盟友明言的战略。
——————————
那么,如果有一天美国实在熬不住这种消耗战,意味着什么?
其实,现在美国压力是很大的,看看其国债市场就清楚了。
另外,请大家不要忘记,美联储虽然还没有宣布降息,可是6月份开始美联储就要减少QT(量化紧缩)的步伐,这个是确定性的。
即,不能放弃高利率打压中国的同时,还要给自己的国债市场一口氧气。
另外,美国最新的单月贸易逆差是700多亿美元,这直接打脸了所谓的美国制造业回流牛逼到爆的说法。
更多的国债,更多的财政赤字,更多的贸易逆差,更多的金融脆弱性,更高的通胀,这就是美国金融布局的结果。
那如果有一天美国实在扛不住了,要降息了,上述金融阳谋也就不攻自破了。
接下去,中国央妈也就可以更多的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刺激楼市和股市了。
有人说,现在收入不行了,还怎么刺激?
请记住A森一直提示的大滞胀时代的谋生逻辑“成本弹性大于收入弹性”。
这将是【A视野】未来长期分析很多内容的关键理论,也是经济史反复证明为真的。
当大家的收入弹性无力往上弹多少,要让大家买买买、投投投,很简单,就是人为将大家的成本压力往下拼命压,人为“制造”出所谓的“实际购买力”,具体表象为大家的现实收入水平可以覆盖各种债务负担。
换句话说,大规模降低基准利率,整个游戏就又开始转起来了。
什么楼市再也不会起来了,什么人口问题,什么信心没有了,都是扯谈。
经济和投资,是数字问题。当基准利率大跌4成,大家一算自己的每月现金流又回正了,投资和消费变得更加划算,那就干。
现在的难点是,存量贷款利率不降低,那大家还不如提前还贷,这还是很现实的投资回报率的测算后的结果。
也有人说,没有这么多傻子了,以后不会有人买房了?这种情绪性的发言,只能是无知的言论。能赚钱,有套利空间,就有人买,其实就这么简单。
现在的问题在于,美国这场金融局什么时候破功?以美联储降息作为分水岭。
一旦美联储降息,美国人为制造我们里面的“大萧条”的阴谋也就彻底失败了。
那既然不可能走向大萧条了,更多的货币流动性在全球到处过剩性的流淌,你觉得我们里面会怎么样?
说透了,要么通胀不来,要来就是报复性的回归。
君不见,大量上游国企因为PPI负增长而隐藏了大量债务?地方财政因为土地财政而收支失衡,它们的民生供给品未来不涨价?老龄少子化已经让很多熟练工数量不足,未来劳动力成本不涨?
我们现在里面到处都是通胀的种子埋下,就差一颗火星,然后就是全部显性化。
关键是,拖的越晚,上面隐藏的债务越多,未来涨价的弹性就会反弹的越高。
不要看现在很多救市举措出来好像市场反应平平,就差降息了。
只要这东西强势回归到位,用铸币税洗债将是没有人可以绕过的现实性的财富威胁。
现在的问题真的很骨感:
美联储今年大概率是要降息的,那个节点前后,中国央妈也要蠢蠢欲动的,那你有没有尽快做好全新的挑战呢?
不要忘记2022年年底的事情,很多事情一旦转向,是不打方向灯的。如果连这个意识都没有,那就彻底对不起我们这些年吃过的苦头了。
近期,去了不少核心城市,针对楼市刺激的新政,做了不少的调研,可以说是收获满满。
可以说,后续中国楼市的走势确实跟过去20年完全不同,甚至是系统性的逻辑颠覆,这一切已经昭然若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