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相尽显!各路豪强纷纷剑指美国,反霸已成全球共识!
近日,全球政治风向骤变。无论是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还是日欧等美国铁杆盟友,都纷纷将矛头对准了美国。特别是以色列军队近日对加沙地带的杰巴利耶、努赛赖特、加沙城、拉法西北部等地区的10多个联合国机构下设的避难中心进行空袭之后,仿佛点燃了导火索,使得各方力量的反霸立场更加坚定,实质性的军事和外交动作也更为强硬。
首先,从全球的反霸立场来看。
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在大国民议会党会议中公开谴责了以色列在加沙的各种暴行,直言那些沉默寡言、装聋作哑的美国盟友都是以色列的帮凶。同时,他还警告其他国家,如果以色列狂妄到国际法也无法约束,那么无论是哪个国家碰到以色列都不能说是安全的。
而法国总统马克龙则在社交媒体X上发帖称,“以色列的袭击已造成拉法地区很多流离失所者死亡,这令人感到气愤。”“这些行动必须停止。对巴勒斯坦平民来说,在拉法没有安全的地区。我呼吁充分尊重国际法并立即停火”。更早一些时候,他还派代表参加了普京的就职典礼,并邀请俄罗斯参加纪念诺曼底登陆80周年活动,同时还公开支持国际刑事法院对以色列总理及国防部长的逮捕令。
此外,西班牙外交大臣阿尔瓦雷斯也在布鲁塞尔与爱尔兰外长和挪威外交大臣一起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他将要求其他26个欧盟成员国支持联合国国际法院要求以色列停止在拉法的军事行动的裁决,并将采取措施确保以色列执行该裁决。
事实上,欧洲扛起反霸立场大旗早在我们预料之内。此前在《又插美国一刀!欧洲觉醒了?拜登愈发艰难!》这篇文章中,我给大家分析过,大家可以回顾查看。就目前的国际形势来看,只不过是公开举旗的阶段而已。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连日本这个平日里唯美国马首是瞻的东亚小弟,竟然也站了出来,表示希望以色列能遵守国际法院关于加沙地带的裁决,立即停止在加沙的军事行动。
其次,我们再来看看实质性的军事和外交动作。
一直在以色列和阿拉伯反以力量之间充当和事佬的埃及,在拉法口岸与以色列军队发生了交火,实打实地进行了对抗。
而一直与美国叫板的胡塞武装,则又对地中海、红海和阿拉伯海的货船发起了袭击,甚至用无人机和导弹攻击了美国货轮和美军“艾森豪威尔”号航空母舰。
此外,马尔代夫国土安全部长阿里·伊胡桑也公开声明,马尔代夫政府已决定禁止以色列公民进入其国境,同时,政府还成立了特别委员会,旨在推动相关法律条文的修改。内阁也决定通过多种方式来表达对巴勒斯坦的坚定支持,包括任命专门负责巴勒斯坦事务的总统特使、组织募捐活动,以及举办全国性的集会等。
不得不说,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些背景迥异的力量,在对待美以的问题上如此出奇地一致地展现出强硬态度呢?
归根结底,就是美国和以色列败相尽显。
在过去,以色列凭借其在五次中东战争中的全面胜利,成功树立起了“中东小霸王”的响亮称号,并成为美国在中东的军事钢钉,这使得中东各国的政治精英及其政权多年来对以色列心存畏惧。
然而,在本轮巴以冲突中,以色列虽占据优势,但已完全失去了战争的主动权。哈马斯武装虽然装备不如以色列精良,但他们巧妙地运用游击战术对以色列阵地进行了灵活多变的攻击。这种战术的成功运用不仅展现了哈马斯的实力,更暴露了以色列在战斗力上的不足。
为了维持“中东小霸王”的响亮称号,以色列不得不采取更为激烈的进攻手段,重新夺回战争主动权。但这种做法并未取得预期效果,反而加剧了人道主义危机,随着冲突的局势日益紧张,甚至还成功地将美国拉入了这场冲突的漩涡之中。
而按照美国原本的全球地缘安全战略构想,俄乌冲突、东亚冲突和中东冲突本应依次上演。但现实中却是,俄乌战火未熄,巴以冲突便抢先一步登上世界舞台。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一边努力平息巴以冲突的战火,一边又试图在东亚寻找到可以点燃战火的代理人。但问题是,在东亚能够充当战争代理人的几个跟班当中,无论是日本、菲律宾,还是韩国和台海,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天然的缺陷或限制因素,难以承担起与中国相抗衡的重任。日本和菲律宾作为岛国,其地面进攻能力存在天然缺陷。韩国则和朝鲜之间有天然的漫长的国境线,双方之间的紧张局势如今仍在此消彼长之中。韩国一旦轻举妄动,必将引发朝鲜的强烈反应。至于台海,中国早已放弃幻想,时刻准备战斗。
上述种种因素交织之下,使得美国陷入四面楚歌、力不从心的境地,行动更是显得捉襟见肘,其尴尬处境已经在全球的目光下显露无遗。过去,国际社会在美国的霸权威慑下不敢怒不敢言,但如今美国的虚弱是显而易见的。在经过一系列谨慎的试探,确认美国的软弱是真实的之后,于是全球的反霸大旗开始四处飘扬。
不难想象,接下来反霸将会成为全球大势,世界格局也将会被重构,而美国也将因此面临更大的挑战和压力。对此,我们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静观其变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