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在南阳起义有些草率了,没有谋划好,差一点就完美了!西汉末年,李守因为家里世代

忆霜看历史 2024-05-26 22:40:52

刘秀在南阳起义有些草率了,没有谋划好,差一点就完美了!西汉末年,李守因为家里世代经商,是南阳的大富豪。李守是个相貌奇特的大高个,为人严肃,性情刚毅,令人望而生畏。 《论语》里说:“行有雨里,则以学文”。李守家里有钱,所以他喜欢做学问,跟着著名学者刘歆研究星象学、历法、图谶。 王莽篡位后,李守担任宗卿师,他通过自己的学问研究图谶,发现了一个秘密,因此就对儿子李通说:“刘氏还会复兴,我们李家应当辅佐。” 李通听后,心里挂念着这个事,于是辞去了官职回家等待时机。 新市军起兵造反后,南阳这里也都跃跃欲试。李通的堂弟李轶找地李通,二人商议天下形势。 李轶说:“如今,四方起兵造反,王莽将要灭亡,汉室将要兴起。在南阳,刘氏宗室只有刘伯升(刘秀的哥哥)兄弟有威望,受到士人们的拥戴,我们可以与他们共同商量这种大事。” 李通笑了,原来他也正有此意。 恰巧刘秀因为躲避官司来到宛县,李通听说后,派李轶去拜访刘秀。 刘秀也回访了李通,二人相谈甚欢。 李通向刘秀谈起了图谶,开始刘秀并未在意,没有说话。 其实,对于图谶这种事,正人君子是不屑的,他们注重天道,以人间正义来维持世界的平衡。 不过,刘秀还是懂得借势的,既然人家以图谶这事来说事,还特别喜欢,那就顺着他呗。 随后二人谈论如何实施计划,并订立盟约,研究下一步的行动计划,李通打算劫持南阳郡太守及都尉后,号召南阳郡百姓起兵造反。 中的确草率了,起义这等大事,怎么两个人没有谋划部署好,就轻易决定呢? 细节决定成败,还有很多人和事都没到位呢! 刘秀按照计划返回舂陵乡,准备在舂陵乡起兵,相应李通。 李通派堂兄的儿子李季前往长安通知老爹李守。 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李季在途中病死了。 在获知儿子起义后,李守欲逃回南阳。他就给好朋友中郎中黄显说了这事,黄显阻止李守,担心他出不了关,就出主意让李守给王莽打退休报告。 结果报告还没递上去,南阳起兵造反的事就败露了,李通没能劫持得了太守,逃跑了。 王莽逮捕了李守。 黄显为李守求情,保证李守无二心,并愿意和李守一起去南阳,劝李通投降。 王莽准备接受黄显的请求,可这时,南阳郡再次上报李通起兵的消息,王莽勃然大怒就要杀李守,黄显再次求情,结果二人同时被王莽杀掉,李守在长安的眷属要全部遇害。 南阳郡也杀了李通的兄弟,包括族人64人遇害,尸体在宛县市场上焚烧。 后来李通娶了刘秀的妹妹伯姬,刘秀做皇帝后,拜李通为卫尉,封固始侯,后又让他担任大司农。 刘秀每次出去征战,常常让李通留守京城。 但李通这个人通晓大义,在功成名就后就想功成身退,刘秀不许,并让他担任大司空。 刘秀感恩李通首倡举兵起义,为汉室的复兴奠定了基础。每次回南阳老家,刘秀一定派人祭祀李通的父亲李守。 李通去世后,光武帝刘秀和皇后亲临吊唁,为李通送葬。 有这样的荣耀李通也是值了! 这样看来,图谶文化的确有一定的道理!#历史智慧分享# #历史人物的探讨# #古人故事分享# #历史佳话分享# 如果当初,两人不是轻率决定起义,而是更进一步的谋划,把家人都安排布置好,那么就完美了! 史料出自于(《后汉书》《资治通鉴》)

0 阅读:0
忆霜看历史

忆霜看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