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CDC发布了今年4月的新冠统计。1.4月份全国发热门诊诊疗量,从月初的16

利和庄时 2024-05-12 00:51:59

中国CDC发布了今年4月的新冠统计。

1. 4月份全国发热门诊诊疗量,从月初的16.3万波动下降至月底的11.3万,全国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ILI,有发热+咳嗽/咽痛的患者)占门(急)诊就诊人数比例波动在4.5%~5.1%之间。

在ILI中,新冠病毒阳性率从4月初的13.5%降至4月底的5.9%,流感病毒阳性率在4月底降至7.1%。

(以上数据来自于全国五百多家哨点医院的监测结果,不存在「不检查就没有」的说法)

在国内目前的新冠病例当中,占据绝对优势的仍然是JN.1,占比前三位的分别为JN.1、JN.1.4和JN.1.16。美国CDC于去年年底也对JN.1进行了评估,没有证据表明它相对于其他变异体对公共健康的风险更高,目前的抗原检测、核酸检测和抗病毒药物对JN.1仍然很有效。

这也符合免疫学和传染病学的基本原理,疫苗接种+自然感染所产生的混合免疫,有效降低一种传染病对于个人和群体的影响。不过对于重症高风险人群而言,可遵循指南建议在适当时机进行加强接种。

2. 另外一个关注较多的是KP.2,因为#又一种新冠新毒株突袭多国# 这个话题又上了热搜。

KP.2其实就是JN.1的后代,KP. 2的全称是JN.1.11.1.2,它的外号「FLiRT」源于其S蛋白突变,S蛋白第456位的丙氨酸(缩写F)被亮氨酸(L)取代,而第346位的精氨酸(R)被苏氨酸(T)取代(图6)。

如上所述,自然感染和疫苗接种在人群中产生混合免疫,在这种强大的免疫压力选择下,只有那些更强逃逸能力的变异体才能传播下去,因此KP.2成为主流变异体也不足为奇。

而KP.2 S蛋白上这两种额外的突变并不是新出现的,在以前我们就接触过。根据目前所获得的信息,无论是JN.1还是KP.2,它们引起的症状和其他Omicron变异体类似,国外大多数研究人员并不认为KP.2在接下来一段时间会对公共卫生会带来重大威胁。

另外在疫苗方面,美国CDC尚未对疫苗建议做出调整。WHO预计新冠将继续从JN.1进化,建议今年秋冬的加强针采取单价JN.1作为抗原,美国FDA也会在6月5日开会讨论今年秋冬的抗原配方。目前辉瑞和Moderna尚未分享更多数据,Novavax则表示他们的秋冬JN.1候选疫苗与KP.2已展示出良好的交叉反应。

如同过去几年反复强调过的,规范的疫苗接种、适当的NPI措施以及抗病毒药物,可以尽可能降低新冠病毒对于公共卫生和个人健康的影响。我自己在去年9月接种过一针XBB.1疫苗,最近也有朋友问今年的接种建议,我认为可以观望一下今年秋天的疫苗情况。

#健闻登顶计划#

0 阅读:0
利和庄时

利和庄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