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新桂系军阀白崇禧因为与结发妻子连续生下两位女儿,却迟迟没有儿子,竟然

亦融漂流瓶 2024-05-08 21:03:34

1931年,新桂系军阀白崇禧因为与结发妻子连续生下两位女儿,却迟迟没有儿子,竟然红杏出墙,然而,白夫人马佩璋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并未陷入慌乱或愤怒,她巧妙地运用了一招,不仅化解了家庭内部的危机,更让所有人都心服口服。 1903年,马佩璋出生于广西桂林一个书香门第。 她的父亲,马健卿,是当地享有盛誉的乡绅。 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马佩璋自幼便沐浴在优质的教育资源和丰富的物质生活中。 值得一提的是,马佩璋是一个不裹脚的姑娘,这无疑彰显了父母对她深深的宠爱和尊重。 年仅十几岁的时候,马佩璋已经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干,能够代替母亲处理家中大小事务,她的果断和利落丝毫不逊于男子。 这样一位既能干又美丽的姑娘,理应是众多青年才俊竞相追求的对象。 事实上,马家大宅也常有青年才俊前来提亲。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直到22岁,马佩璋仍然待在家中,未婚嫁出,成为了那个时代的“老姑娘”。 原来,马家作为广西地区稀有的回民家族,历来坚守着不与异族通婚的传统。 马健卿虽然焦急寻找着满意的女婿人选,但受限于这一传统,始终未能如愿。 恰逢此时,时年32岁的白崇禧奉孙中山先生之命,领兵攻打桂林并大获全胜,因此在当地声名大噪。 更为巧合的是,尽管白崇禧并非回族,但他与马家一样信仰回教。 这一点立刻引起了马健卿的注意,使他看到了解决女儿婚事的希望。 1925年,马健卿亲自为女儿操办了盛大的婚礼,尽管内心充满了不舍,他还是将宝贝女儿送上了花轿。 婚后最初几年,她与白崇禧虽然先后迎来了两个可爱的女儿,但却一直未能生儿子。 随着三十年代战事的逐渐升级,马佩璋带着女儿们前往香港避难,而白崇禧则坚守在广西。 这段分离的日子,每当夜深人静,白崇禧总会找副官许辉生下棋解闷,无意中透露了膝下无子的烦恼。 许辉生听在耳里,记在心里,竟然私下里找来一位王姓女子,安排她陪伴在白崇禧身边,照顾他的生活起居。 有了王氏的陪伴,白崇禧似乎找回了生活的甜蜜。 不久,王氏便怀上了身孕,为白崇禧诞下了他的第一个儿子,这无疑是家中的一大喜事。 然而,随着儿子的降生,白崇禧却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他曾在婚前向岳父承诺,一生只娶一位妻子,而如今王氏的存在和儿子的诞生,让他不得不面对如何安置王氏的难题。 正当白崇禧苦思对策之际,远在香港的马佩璋却已得知了此事。 她心中明白,如果允许王氏正式进门,不仅违背了他们婚前的誓言,更会对自己的地位构成威胁。 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马佩璋决定亲自出马,解决这一棘手的问题。 尽管内心深感痛苦,但马佩璋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迅速而果断地解决这一复杂的问题。 见到白崇禧后,她没有直接质问或指责,而是先询问丈夫对于此事的看法和打算。 当发现白崇禧尚未做出决定时,马佩璋决定主动承担起处理此事的责任。 她没有选择大吵大闹,而是清晰地表达了自己的立场和底线,同时也试图理解王氏的处境和感受。 深知人心复杂的马佩璋明白,金钱往往能化解许多棘手的问题。 于是,她提出了一个既简单又直接的解决方案:用一笔巨额的金钱来平衡这场纷争。 这不仅仅是一笔能让白崇禧感到心疼的数字,更是足以让王氏心动、重新考虑选择的资本。 马佩璋找到王氏,以严肃而郑重的态度传达了自己的意思:“白崇禧的身份和地位决定了他不可能与我离婚,即便接纳你入门,也只能是作为妾室。若你聪明,应当趁着年轻貌美重新选择良缘,带着这笔钱去外地开始新的生活。至于儿子,既然他是白家的血脉,自然可以留下,你也不必再为此牵挂。” 王氏亦非愚钝之人,她深知若继续纠缠,不仅名声受损,更可能遭受更多委屈。 而马佩璋提出的条件,足以让她后半生过上安稳舒适的生活。 经过深思熟虑,王氏认为离开是最佳的选择。 于是,这场风波就这样平息了。 为了避免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马佩璋决定不再返回香港,而是留在白崇禧身边。 在往后余生中,白崇禧与马佩璋共同度过了数十年的时光,他们育有六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家庭和睦,儿孙绕膝。 1944年桂林沦陷时,城中一片火海,然而白崇禧却正在前线指挥打仗,无暇顾及全家安危。 马佩璋,作为家中的女主人,当桂林陷入战火之际,迅速召集了白、马两家共计八十余口人,搭乘了离开桂林的最后一列火车。 面对未知的前路和有追兵后至的险境,马佩璋一行历经数月的艰难跋涉,最终平安抵达重庆。 这一壮举让白崇禧既惊讶又欣慰。 白崇禧此刻深刻地意识到,身边这位身材不足五尺的女子,内心的坚韧与强大远超他的想象。 她不仅是一个贤良淑德的妻子和母亲,更是一个能够在危机时刻挺身而出,保护家人安危的英勇女性。 1962年,马佩璋因高血压病逝于台北,享年59岁。

0 阅读:139
亦融漂流瓶

亦融漂流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