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常用“结草衔环”来表达自己的感恩、报答之心。其实“结草”与“衔环”是两个故事,这两个故事是什么来历呢? 魏颗,春秋晋国人,父亲叫魏武子。魏武子有个爱妾,没有生孩子。 魏武子生病时曾说:“我死后就把她改嫁了吧。” 可是魏武子病危时又说:“一定要让她为我殉葬啊!”魏武子去世后,魏颗就把那名爱妾改嫁了,并说:“病危时糊涂,我听从父亲清醒时说的话!” 公元前594年,秦攻晋。 魏颗领兵和秦国打得难解难分之时,突然看见有个老人用草绳绊倒了秦国大将杜回,魏颗趁机生擒了杜回,秦军大败。 当晚,魏颗梦见有个老人对他说:“我是您所改嫁的那名妇人的父亲,当年您听从了清醒时的话,今天我特地来报答!” 这就是“结草”故事的来历。 杨宝,东汉隐士。 杨宝九岁时,在山上看见一只黄雀被猛禽所伤,坠落树下,又被蚂蚁群困住。 杨宝救下了黄雀并为它疗伤,伤好之后又放飞了黄雀。 当天晚上,杨宝就梦见一名黄衣童子,拜谢他并说道:“为了感恩您的救护,特送给您四枚白玉环,这将预示着您的子孙操守清廉,位列三公。” 杨宝的儿子杨震,官至太尉;杨震的儿子杨秉,官至太尉;杨秉的儿子杨赐,官至太尉;杨赐的儿子杨彪,官至太尉。 杨家四代人位列国家三公,代代相继,史上号称“四世三公”。 没错,救了一只黄雀。 魏颗和杨宝,一个放人,一个放生,并组成了“结草衔环”的成语。 杨宝的儿子杨震,有次一个官员向他行贿,官员说:“放心,这事没人知道。”杨震认真地说:“怎么会没有人知道呢?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杨震成为历史名臣,并以此被后人称为“四知”先生。
人们常常用“结草衔环”来表达自己的感恩、报答之心。其实“结草”与“衔环”是两个故
忆霜看历史
2024-05-06 23:15:14
0
阅读: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