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攀读通鉴##续资治通鉴# 赵普整体来看,属于宋之明相。他跟赵光义一起,在陈桥兵变拥戴赵匡胤黄袍加身,是宋太祖立国功臣。此后,又辅助赵匡胤稳定了大宋江山,尤其是他在对北汉,对辽幽蓟之地的战事判断,极为准确。
赵匡胤以北伐太原试探赵普。赵普说,拿下刘继元的北汉固然容易,那我们就只能跟辽接边为敌了,不如让北汉挡一下,可以放手消灭南汉等其他小国政权,之后再北伐不迟。
赵光义对辽用兵失败,赵普也是劝他,不该老想着收复旧土,要把老百姓带的好好的,日子红红火火,自然幽蓟之地就回来了!
你看,这些都是极具战略眼光的!要知道,赵光义对辽用兵,结果大败而归。等于想收复旧土,完成统一大业呢,反而被辽打的节节败退,适得其反。其实这就是搞错了战略问题,那么在战术上必然也会失败。
赵普不仅具有战略眼光,而且还刚直不阿。对赵匡胤也是不卑不亢。
有一次赵普举荐一个官员,赵匡胤不想用。推了一次,他举荐一次;推了一次,又举荐一次。气的赵匡胤把举荐书都撕了扔在地上,可第二天赵普把举荐书修复一下又推荐上去了。不得已赵匡胤只能采纳。被举荐的人,后来很称职。
如果赵普像其他官员那样,只会拍马屁,只会顺着上意,那国家政事糟糕可想而知。
还有一次,有一个叫陈利用的,估计是个江湖骗子,会弄点魔术,深得赵光义的喜欢,宠爱有加。这个陈利用就利用皇上的宠信,做各种僭越不法之事。他举荐的人也被任用,势力很大,其他人敢怒不敢言。而赵普查访到他有杀人的事,就向赵光义告发。一开始赵光义不舍得杀陈利用,赵普就采取种种办法,最终让赵光义下令处死。结果中间反悔,派使又想原谅,好在使臣的汽车坏在半路——马陷在泥泞里耽误了,然后把陈利用杀了!其实背后还是赵普的坚持。
当然,赵普在赵廷美一案,还有卢多逊案上用力稍猛稍狠,被多有诟病。但其实还是在于赵光义的猜忌吧,毕竟赵廷美也想着自己可以像赵光义接班哥哥那样接班赵光义。正是赵光义的猜忌,才有赵廷美最后被贬然后郁郁而终的下场。
看赵普这些事儿,两点感受:第一,是一个正直的大臣,以天下为己任的,他给宋朝打下了治国安邦的基础;第二,也是一个权力老手,其实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在旧官场,权谋这是所有官员的标配,没有这个,你根本就玩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