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事以密成。
几年前第一次看到有人说这个观点的时候很惊讶的,似乎瞬间明白了,为什么有些事情自己做不成。
但那时还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思考的重点主要是别人对自己的干扰。
比如说你有好事正在进行,但是你守不住自己的嘴,把方向路径方式方法泄露给了别人,特别是竞争对手,被人截胡。
又或者,有一些人并不喜欢你,在你要做一些什么事的时候,如果你总是咋咋呼呼,让他知道了你的动态,明里暗里使绊子,就是让你搞不成。
最多还想到一些玄学的层面。比如说,你的方向引发了别人不对的磁场,以至于有利于你的局面发生了偏转,冥冥之中出现各种bug。
但今天再思考的时候,我发现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别人,而在于自己。
俗气一点说,分享本来是一种成功的副产品,至少是一种完成的副产品。有几个人愿意去看半成品展示?
通过分享得到别人的共鸣反馈,本来是对完成一件事情的回馈,是一种很高的情绪价值。
当你没做成这件事情,却已经敞开分享之门,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已经提前享受到了事情做成的情绪价值,我们已经提前吃饱了。
酒足饭饱之后,人的行动力敏捷度思考的深邃度,其实是会受影响的。特别是当一件任务特别重大,意义特别深刻,做成的后续特别有价值的时候,尤其需要人以非常谨慎的姿态,深入思考,仔细琢磨。你要一个打着饱嗝,犯着饭困的人,去实现这种精明强干的做派,难度是非常大的。
这不是说不要和人沟通学习方法,也不是说不要吃好,这仅仅是一种比喻。
向人求助请教方法,和一种类似于把自己当成成功者的宣讲,姿态上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我相信懂的都懂。
一个处于极度放松没有警惕性的状态的酒足饭饱状态,和精挑细选营养饮食,那也是有根本性的区别的。
不仅仅自己要克制这种提前预支的享受,而且不要参与到别人的自恋局。别人有事找你请教沟通没问题,他做成之后给你分享关键环节稀缺信息和成功经验那更是求之不得,可以付费,但不要花时间听还在进行中的事无巨细的细节分享,这不仅仅是耽误了你,更可能耽误了他。
在项目的进行中,谁都应该心无旁骛,除非这个事情本来就不重要。适当的淡漠,让自己让他人都回正轨,然后拿到结果举杯。
再回到自己身上。
在自己分享欲特别旺盛的时候,是否能够同时兼顾思考的深度和专注度,要打一个非常大的问号。这更可能是一种轻敌的表示,也是一个事后后悔的标志。再仔细复盘自己做成的事情,和做不成的事情,那答案已经呼之欲出。
除非专门是以分享为生,或者分享本身就是一门生意,咱们去观察一下,那些做成的,是不是很长一阵子都看不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