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流病毒进入人体后会经历什么##微博健康公开课#【流感的发病机制是怎样的】流

听寒聊健康 2023-03-10 09:56:21

#甲流病毒进入人体后会经历什么##微博健康公开课# 【流感的发病机制是怎样的】流感病毒属正黏病毒科,为有包膜病毒。流感病毒的分型主要根据病毒表面的血凝素蛋白(HA)巳知有18种亚型(H1 ~H18 )和神经氨酸酶蛋白(NA)有11种亚型(N1 ~N11 )。根据浙医一院检验科报告,目前,引起流感季节性流行的病毒主要是A型中的H1N1、但个别病例分离到H5N5亚型。

HA是流感病毒的主要抗原之一,能与宿主细胞表面的唾液酸受体结合,介导病毒颗粒进入细胞,能诱导宿主产生保护性中和抗体;NA参与子代病毒从细胞表面的释放,也是主要的抗流感药物——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靶蛋白。基质蛋白2 (M2蛋白)为离子通道蛋白,参与病毒进入细胞后的脱壳,是烷胺类药物的靶蛋白。流感病毒RNA的合成依赖于RNA聚合酶(RdRp),其中Cap-依赖型核酸内切酶(CEN),属于流感病毒聚合酶PA亚基;另一个抗病毒药巴洛沙韦是一种Cap-依赖型核酸内切酶抑制剂。

流感病毒对热、酸碱和紫外线均敏感,通常56 ℃下30 min即可被灭活。病毒在pH值3.0以下或10.0以上环境时感染力很快被破坏。此外,流感病毒外层有包膜,对消毒剂和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均敏感,75%乙醇或1%碘伏作用30 min,均可灭活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的靶细胞主要是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流感病毒首先通过病毒表面的HA蛋白与宿主上、下呼吸道或肺泡上皮细胞的唾液酸(SAs)结合,然后病毒体进入宿主细胞内质网系统,与内质网解离后释放病毒核糖核蛋白复合体(vRNP),通过细胞质运输到宿主细胞核。病毒RNA通过宿主细胞翻译系统合成流感病毒的蛋白和RNA,在宿主细胞膜组装成新的病毒体,通过出芽、剪切、释放等过程,形成新的病毒体。在流感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不同环节,均有药物的作用靶点,见图1。

流感病毒也可以感染其他细胞,包括某些免疫细胞,但感染人类的流感病毒HA抗原只能在呼吸道上皮细胞中分离产生新的感染性病毒子代。流感病毒感染后1~3 天往往是决定预后的关键时期,跟宿主是否具有保护性抗体及自身免疫功能有关,在流感流行时小年龄的儿童和老年患者中尤为重要。

流感病毒感染呼吸道上皮细胞后,最初的致病机制包括病毒感染直接引起肺组织的炎症和免疫系统处理流感病毒感染时继发的炎症反应。这种炎症反应如果进一步加重,可导致肺组织的严重损伤,甚至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儿童健康守护者计划#

为什么儿童流感的发病率比较高?

儿童重症流感出现比例较高,可能与以下机制有关:

婴幼儿天然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婴儿和儿童鼻部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显著高于成人,机体免疫功能异常,如过度活化的 Toll样受体3(TLR3)或肺巨噬细胞功能异常等,可导致过度的炎性反应、合并细菌感染和宿主细胞能量代谢衰竭。

儿童流感的主要临床表现

儿童流感多突然起病,主要症状为发热,体温可达39~40 ℃,可有畏寒、寒战,多伴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咳嗽、咽痛、流涕或鼻塞、恶心、呕吐、腹泻等,儿童消化道症状多于成人,常见于乙型流感。

婴幼儿流感的临床症状往往不典型。新生儿流感少见,但易合并肺炎,常有脓毒症表现,如嗜睡、拒奶、呼吸暂停等。大多数无并发症的流感患儿症状在3~7 d缓解,但咳嗽和体力恢复常需1~2周。

重症患儿病情发展迅速,体温常持续在39 ℃以上,可快速进展为ARDS、脓毒症、脓毒性休克、心力衰竭、肾衰竭,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

主要死亡原因是呼吸系统并发症和流感相关性脑病或脑炎。合并细菌感染增加流感病死率,常见细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及其他链球菌属细菌。

0 阅读:17